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及颈椎旁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以及复发率。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60岁以上,80岁以下的老年人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我科传统的中药颈椎穴位注射、颈椎中频电疗、颈椎中药薰药、颈椎旁神经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每周1次,疗程为2周。B组采用我科传统的中药颈椎穴位注射、颈椎中频电疗、颈椎中药薰药、硬膜外神经阻滞,硬膜外神经阻滞每周1次,疗程为2周。于治疗前两组分别行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2周、疗程结束后3月、半年行VAS评分。两组于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3月、半年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结果A、B两组治疗1周后其VAS评分较治疗前逐渐下降,分别为6.05±0.48、4.62±0.49,但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VAS明显降低。疗程结束后3月、半年后VAS评分AB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优良率为分别84.2%、80%、78.5%,B组优良率分别为82.8%、81.4%、78.5%。A组复发2例。B组复发3例。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与颈椎旁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颈椎旁神经阻滞易于操作,患者易接受,故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突出;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颈椎旁;硬膜外;神经阻滞
本文引用格式:宋斌,陈向东,罗永贵,等.硬膜外神经阻滞及颈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07-108.
0引言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症候群[1]。该病是一种脊柱疾病,在临床较为详见,发斌原因为反复的劳损或者是外伤。在根性疼痛中,炎性刺激起主要作用。在该病治疗中,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相关文献报告中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疗效[2-3]。选取我科自收治的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对硬膜外神经阻滞及颈椎旁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科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的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男性61例,女性79例,年龄60-78岁,平均在65.8岁,病程6天-2年。:A组7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50例,平均年龄68.5岁,平均病程7.8个月,行红花注射液行颈椎夹脊穴联合腰椎3-4间隙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B组70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63.1岁,平均病程6.4个月,行红花注射液行颈椎夹脊穴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入选标准:年龄60-80岁老年患者,临床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上述症状。②影像学MRI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③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排除标准:感染征象或肌肉坏死者;有椎管内肿瘤或结核者;颈椎间盘开放术后者;有出血性疾病或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有重度骨质疏松者;有严重心理障碍等疾病。个别患者表现有头昏。每位患者来我院后均行颈椎片及颈椎MRI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1.2治疗方法
1.2.1穴位注射:选下段颈椎夹脊穴或阿是穴,注射中药红花10 mL,1次2至3穴;物理治疗:颈椎中频电疗法及颈椎中药薰药,1天1次。
1.2.2硬膜外神经阻滞:健侧侧卧位,L3-4椎间隙穿刺,与同蛛网膜下腔穿刺方法相同,但只有一次落空感,即黄韧带的阻力消失所致,确定穿刺针位于硬膜外腔。对有无出现脑脊液及血液流出进行观察。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分别为20 mg、2 mL、0.5 mg,与0.9氯化钠稀释成20 mL,注射时间≥5 min,1周1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相关情况的观察。
1.2.3颈椎旁神经阻滞: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薄枕,颈部前屈。取C3颈椎棘突旁开2.0 c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7号穿刺针,垂直皮肤进针,当针尖抵及颈椎椎板后侧骨面时,标记进针深度,退针至皮下,调整进针方向稍偏向外侧,滑过椎板外缘,继续缓慢进针至初次标记深度深1 cm左右,针尖进入颈椎椎旁间隙的表现为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空气出现阻力消失。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分别为20 mg、2 mL、0.5 mg,与0.9氯化钠稀释成10 mL,1周1次,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观察。
1.3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0分-10分,分别为0分(无痛)3分以下(轻微疼痛且能忍受)、4分-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且尚能忍受)、7分-10分(渐强的疼痛且疼痛难忍),如表1。
1.4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别有优、量、可、差,评价标准分别为症状完全消失且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活动轻度受限且对工作生活无影响、活动受限并对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如表2。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 l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A、B两组治疗1周后其VAS评分较治疗前逐渐下降,分别为6.05±0.48、4.62±0.49。但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VAS明显降低。疗程结束后3月、半年后VAS评分AB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优良率为分别84.2%、80%、78.5%,B组优良率分别为82.8%、81.4%、78.5%。A组复发2例。B组复发3例。
3 结论
颈椎中药穴位注射有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消除炎症,解除肌肉,镇痛等作用[3],二者结合可以提高药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对于神经根水肿严重的患者,应用效果差。硬膜外腔阻滞[4]及颈椎旁神经阻滞效果好,能较好的清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在以往的研究中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椎源性头痛效果也比较理想。在阻滞混合液中,作为一种肾上腺皮质类激素,曲安奈德抗炎消肿能力较强,并且20 mg的曲安奈德副反应更低[5]。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对痛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具有选择性传导作用,B族维生素能营养神经。颈椎旁神经阻滞通过注射至椎旁的肌间隙,由于颈椎椎间隙的相通性。药液能够充分到达相应的肌间隙。侵润到神经根。缓解炎性反应。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本文在传统的颈椎穴位注射等治疗上分别加行硬膜外腔神经阻滞和颈椎旁神经阻滞,对我科收治的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140例患者进行研究。AB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VAS评分明显减低。有统计学意义。A与B间随访半年无明显差异。P>0.05.优良率为84%及82%。但治疗后1周两组的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可能是从解剖结构上硬膜外腔注射药液能迅速到达神经根周围[6-8],更有利于急性神经根的水肿消退。另外腰椎硬膜外腔穿刺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颈椎旁肌间隙穿刺更容易。故颈椎旁神经阻滞比腰椎硬膜外穿神经阻滞副反应小。但本次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样本量偏少,只有140例患者,其次是操作者穿刺水平的高低、受试者心理因素对穿刺成功率以及副反应的影响也较大。
综上所述,硬膜外神经阻滞与颈椎旁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颈椎旁神经阻滞易于操作,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故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等.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633-634.
[2]Stephan Klessinger MD1,2,Wolfgang Freund MD3,Georg Karpel-Massler MD3,et al.Response to transforaminal injection of steroids and correlation to mri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radicular pain or radiculopathy due to dis c h erniatio n o r sp o n dylo sis[J].P ain Medicine,2014,15(6):929-937.
[3]Young Moon Yoon,Seong Rok Han,Seung Jun Lee,et al.The Efficacy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Cervical Radicular Pain Patients[J].Korean Journal of Spine,2014,11(3):109-102.
[4]赵卫强.不同剂量曲安奈德复合液硬膜外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961-962.
[5]郑新华,胡春花,吴和平,等.硬膜外预先注射消炎镇痛液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4,35(5):379-381.
[6]曹惠雄.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9):155-156.
[7]武百山,田宇,吴燕川,等.颈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9):1619-1621.
[8]舒守成,敬克晏.椎管内注射曲安奈德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7,30(8):73-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