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镜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3 16:07: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将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作为筛选前提,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人群中抽取27例子宫肌瘤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在相同的时间段抽取27例子宫肌瘤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予以常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设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情况方面相对参照组更为出色,数值方面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术后情况方面相对参照组更为出色,数值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相比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性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沐莉莉.腹腔镜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85-86.

0引言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肿瘤,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病情持续发展可对患者经期造成影响,导致经期异常、月经淋漓不尽等,同时病灶还会压迫膀胱、直肠,导致尿频、排便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研究认为,子宫肌瘤在临床上主要予以手术治疗,术中需要尽量保留机体生殖系统组织的完整性,确保患者生育功能不受到影响,因此手术切除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3-4]。我院就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作为筛选前提,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人群中抽取27例子宫肌瘤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年龄30~50岁,平均(39.12±0.12)岁。病程4个月至8年,平均(5.72±0.12)年。在相同的时间段抽取另外27例子宫肌瘤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予以常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设为参照组。年龄31~52岁,平均(38.10±0.16)岁。病程3个月至7年,平均(5.82±0.16)年。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患者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余严重妇科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整理一般资料,患者上述信息数据对比显示差异细微可忽略,P>0.05,可进行公平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麻醉方法为连续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仰卧,于下腹部做纵向切口,显露盆腔内组织,确定患者病灶部位、数量,于肌瘤、肌壁交界位置,于宫体注入垂体后叶素6 U,之后完整剥除肌瘤,止血彻底后分层关腹,术毕。

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选择头低臀高位,于患者脐部实施穿刺构建气腹。腹部作常规腹腔镜四孔切口,先探查患者盆腔内脏器,确定肌瘤位置、数量,于肌瘤、肌壁交界位置,于宫体注入垂体后叶素6 U,应用单极电钩分离瘤体,并应用肌瘤钻予以牵引,之后应用旋切器切割病灶,并取出。病灶提出后应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切口,止血彻底后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予以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均由SPSS 19.0进行计算,采用2检验以及t检验依次对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表示形式依次为率(%)、均数±标准差(±s)。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情况方面相对参照组更为出色,数值方面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情况方面相对参照组更为出色,数值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讨论

子宫肌瘤的具体疾病机制尚无确切说法,然而其症状危害性较大,病情中后期可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病灶对直肠造成压迫后,可导致排便困难、大便变细,还会导致产妇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等,甚至可出现流产、不孕等情况[5-6]。

临床认为,对于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需要结合患者年龄、生育需求、今后分娩方法、生育史等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性小,手术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术野清晰,有效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7-10]。

我院研究得出,观察组在手术情况方面相对参照组更为出色,数值方面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术后情况方面相对参照组更为出色,数值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相比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患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陈彩飞,郑海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3):436-438.
[2]孙颖.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24.
[3]史玉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137-138.
[4]魏秀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疗,2017,37(24):73-75.
[5]吴兴花,倪银芳.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6):88-89.
[6]张亚丽.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69-70.
[7]Kamouchi M,Matsuki T,Hata J,et al.Prestroke glycemic control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Fukuoka Stroke Registry[J].Stroke,2011,42(10):2788-2794.
[8]李卫翀.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4):38-39.
[9]Kopitovic V,Bujas M,Fistes Topalski N,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goserelin(Zoladex)in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myoma in infertile patients[J].Med Pregl,2011,54(7-8):339-346.
[10]徐红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2):90-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