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及细胞形态学在MM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3年至2018年期间在我院确诊的37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血常规检查提示34例(91.9%)患者血红蛋白(HGB)有不同程度的低下,5例(13.5%)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患者临床表现以贫血、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损害等为主,50~70岁是本病的好发年龄段。骨髓涂片中瘤细胞比例≥10%者有35例(94.59%);瘤细胞比例在6~10%者1例(2.70%),瘤细胞比例不增高者1例(2.70%)。结论细胞形态学在MM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还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而指导MM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优化预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学;临床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李静静,王静波.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及细胞形态学的诊断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201-202.
Clin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Diagnosis of Cell Morphology
LI Jing-jing,WANG Jing-bo*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Beij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ultiple myeloma(MM)and the role of cell morphology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M.Methods A total of 37 MM patient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to 2018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Results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34(91.9%)patients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hemoglobin(HGB),and 5 patients(13.5%)had decreas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anemia,bone pain,bone destruction,and renal dysfunction.Mainly,50 to 70 years old is the age of the disease.The proportion of tumor cells in bone marrow smear was≥10%in 35 cases(94.59%);the proportion of tumor cells was 6-10%in 1 case(2.70%),and the proportion of tumor cells was not increased in 1 case(2.70%).Conclusion Cell morph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M.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and then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MM patients and optimiz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Clinical features;Cell morphology;Clinical diagnosis
0引言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病的恶性肿瘤,异常浆细胞增生并浸润骨髓及软组织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造成骨髓正常细胞功能受抑制并促进骨质溶解过程[1]。患者临床表现以贫血、数次感染、肾功能不全、骨痛及轻度肝、脾大异常等,X线检查通常发现骨骼发生病理性骨质损害,骨髓形态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凭据之一。既往有临床研究指出[2],将MM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细胞形态学相结合,对疾病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均有一定助益。现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8年底确诊的37例MM患者骨髓血象临床资料,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以后,选择航天中心医院201年至2018年检查出37例MM患者,男23例,女14例,年龄50~92岁,中位数年龄72岁。其中,IgG型23例,IgA型7例,IgM型3例,IgD型1例,,轻链型3例。
1.2病例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完整的临床表现、血象及细胞形态学检查、X线检查及免疫球蛋白(M蛋白)等指标确诊。
1.3方法
详细分析入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资料。细胞形态学检查统一使用瑞氏-姬姆萨染液,用1:2~3比例室温染色10min,流水冲洗以后自然晾干显微镜检查,分析外周血及骨髓中骨髓瘤细胞的百分率与细胞形态学特征。
1.4统计学处理
用Excel.2007表格与SPSS 20.0软件包分别统计与处理实验数据。
2结果
2.1临床特征分析
入组的37例MM患者中,以老龄、高龄为主,50-70岁者26例,占70.27%(26/37)。(1)首发症状:①骨痛、骨质疏松以及病理性骨折最多,有23例,占62.16%;②贫血症状(乏力、头晕、皮肤黏膜苍白等)次之,有8例,占21.62%,以轻、中度贫血为主;③以肾功能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数较少,有3例,占8.11%,通常表现为眼睑、两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升;④以出血表现为首发症状者2例,占5.41%,临床症状以鼻腔出血及少量咯血等骨X线片检查:33例患者接受颅、胸肋骨、骨盆的X线检查,30例合并骨质疏松,占90.91%;典型溶骨损害18例,占48.65%;新鲜或陈旧病理性骨折者9例,占24.32%;骨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骨盆者22例(59.46%)、椎骨者19例(51.35%)、头颅骨18例(48.65%)、肋骨16例(43.24%)。血常规:34例(91.90%)患者血红蛋白(HGB)有不同程度的低下;5例(13.51%)白细胞数减少,4例(10.81%)白细胞数略增高,3例(8.92%)血小板增高,1例(2.70%)血小板减低。
2.2细胞形态学
(1)形态学特征
37例MM患者骨髓合并核细胞增生活跃到显著活跃36例(97.30%),增生减低有1例(2.70%)。骨髓内骨髓瘤细胞比取值范围为6.0~94.0%。骨髓瘤细胞形态类别及占有率见表1。其中有5例相同涂片中可以观察到骨髓瘤细胞并存的混合型,有1例骨髓瘤细胞能够观察到Rusell小体及葡萄细胞(Grapecell)。结合临床实况,我们考虑临床疑似MM的骨髓涂片中,3例浆细胞比例处于2.5~10.6%之间,有2例经数次检查后发现骨髓瘤细胞均处于5~8%之间,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X线及生化检查结果等,最终确诊为MM。1例患者经过为期1年的随诊,确诊为MM.1例患者被诊断为孤立性骨髓瘤,浆细胞比例不增高。37例血片分类中,有3例(8.92%)可以观察到浆细胞,浆细胞比例均<5%。(2)骨髓象分析:1)增生程度:5例(14%)增生明显活跃(Ⅱ级),6例(16%)增生明显活跃(Ⅱ级)—增生活跃(Ⅲ级),10例(27%)增生活跃(Ⅲ级),8例子(22%)增生活跃(Ⅲ级)—增生减低(Ⅳ级),7例(19%)增生减低(Ⅳ级),1例(2%)增生明显减低(Ⅴ级);2)瘤细胞:瘤细胞比例(39.32±23.90)%(在5%~90范围内)3)大部分粒、红比例相对减少(59%);巨核细胞系统:5例(13.5%)全骨髓片巨核细胞<10个,其余32例巨核细胞总数≥10个;30例血小板分布正常;36例骨髓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3讨论
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类恶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对骨骼与软组织形成不同程度的浸润,形成异常免疫球蛋白,对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伤与免疫功能异常等过程均有促进作用。以往,MM的临床诊断标准缺乏明确性,误诊率相对较高。伴随几年中,临床对MM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化,逐渐累及了丰富的经验,此时MM的临床诊断已从单纯细胞形态学诊断转变成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相整合的诊断模式[3]。
既往有诸多资料对MM的临床特征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等作出分析与探究,发现中老年人是本病的好发群体,其中年龄在50~70岁之间者所占比例较大,而40岁以下者较为罕见,本病的发生在性别上存在一定差异,男女构成比为1.5:1[4]。纳入本次研究的37例MM患者,平均年龄为72岁,较高于国内报道的数值。M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但依然存在共性表现,笔者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MM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骨痛、贫血、数次感染及肾功能损伤等较为常见,且有较多患者合并早期出血倾向,但是其在靶器官受累的先后次序、严重程度、合并症状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有差异性的临床表现。当就诊的中老年人出现以下症状、体征时则可以考虑为MM[5]:①年龄>50岁,出现原因不明确的血沉反常增快;②骨痛,尤其是以腰椎、肋骨、肩胛骨为主要疼痛部位;③原因不明确的全身无力、头晕、黏膜苍白等贫血相关症状;④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数次感染者;⑤在原因不明确的情况下,尿蛋白呈阳性、合并进展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⑥原因不明的出血倾向。
临床针对伴有以上表现的患者,应进行X线、骨髓细胞学及免疫学检查,但是细胞形态学检查始终是临床诊断MM的一类特异性指标骨髓瘤重要的特异性指标之一。临床公认的诊断标准是骨髓内异常的浆细胞所长比重上升,国内标准是骨髓内浆细胞>15%,且异常浆细胞或组织活检确诊为浆细胞,国内最低标准为骨髓内异常浆细胞≥10%或组织活检确诊为浆细胞[6]。骨髓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作出如下表述:①浆细胞型MM:是最常见的一种,形态类似于浆细胞,体积大小存在差异,胞质呈灰蓝色,可以观察到核仁,以双核及多核瘤细胞较为多见;②巨大MM:呈圆或椭圆形,细胞体积相对较大,可以观察到一个圆形且体积较大的核仁,胞质量相对较多,呈现为灰蓝色,边缘欠缺规整,类似波浪形;③网状样MM:细胞体积相对较大,边缘欠规则,类似于网状细胞,胞质量丰富,呈淡蓝色,能观察到核仁;④淋巴样MM:形似淋巴细胞,有浆细胞相应的特征,核仁呈圆,常偏位,胞质相对较少,部分带有空泡;⑤不规则MM:胞体大小欠均匀,形状类似地图样、桑椹形等,细胞核中可以观察到分叶、折叠、花形、多核等[7]。
结合细胞浆的分化程度及形态特征,欧洲血液学会可以将其划分为I、Ⅱ、Ⅲ、Ⅳ型,分别对应的是成熟型、幼稚型、原始型及网状细胞型浆细胞。精确辨识骨髓瘤细胞与正常浆细胞,对提升MM的临床诊断率具有很大现实意义[8]。骨髓内异常浆细胞比重增多是MM的细胞形态学的典型特征,因此临床在诊断MM时应注意和诱发浆细胞比例增多的他类疾病进行鉴别,比如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等,其骨髓中浆细胞比重通常<10%,且一般会呈现为正常成熟浆细胞[9,10]。红细胞呈缗钱状罗列并不是MM的特意新结构表现,在很多疾病临床检查中均可以出现,但当骨髓或涂片内有此现象时,依然能够为MM诊断提供线索。
细胞形态学在MM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还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而指导MM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优化预后。
参考文献
[1]姚剑明.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38-39.
[2]唐玫琴,涂传清,田发青,等.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8):4-7.
[3]顾丽丽,何涛.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133-134.
[4]滑欢,张学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07):763-768.
[5]龙佩,何流,刘春艳,等.CD137L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05):680-683.
[6]刘明全,吴东明,杨敏,等.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01):80-82.
[7]唐洁,梁效功,薛丽,等.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02):236-239+243.
[8]贾新勇,郭改玲,王秋平,等.N-Cadherin、sCD40水平变化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分期的关联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6):853-855.
[9]许艳洁,夏冰,王路,等.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06):1668-1674.
[10]李春溟,程旭,严敏,等.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4):110-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