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川崎病患儿血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3 11:35: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泌尿系统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川崎病患儿50例。按川崎病诊断标准,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50例川崎病患儿分为2组,冠状动脉正常组28例,冠状动脉受累组22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儿童26例为对照组。将血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脉正常组、冠脉受累组和对照组尿素氮、肌酐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冠脉正常组、冠脉受累组和对照组血胱抑素C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受累组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冠脉正常组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检测川崎病患儿血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能在早期诊断川崎病泌尿系统损害中为医师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血胱抑素C;泌尿系统;冠状动脉;川崎病

本文引用格式:杨蕊华,孙晔,赵孟佳,等.川崎病患儿血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180,190.

0引言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196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是可以累及全身血管的非特异性血管炎症,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1]。本病可以累及心、肝、脑、肺、肾等多脏器多系统,其中以心脏冠状动脉受累为最严重并发症之一[2],但川崎病患儿出现泌尿系统受累的情况在临床也并不少见,且形式多种多样[3]。目前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对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的5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川崎病患儿50例。入选标准:全部符合我国川崎病诊断标准[1]。均为发病10天之内川崎病患儿。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损害者,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者,伴有慢性病者,伴有其它免疫性疾病者,入院前已使用高丙球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者。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川崎病患儿分为2组,冠状动脉正常组,28例,平均(3.20±2.35)岁,冠状动脉受累组22例,平均(3.01±2.11)岁,其中一侧冠状动脉扩张13例,双侧冠状动脉扩张7例,形成单侧冠状动脉瘤1例,双侧冠状动脉瘤1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儿童26例为对照组,平均(3.29±2.01)岁。三个组在年龄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将入选50例川崎病患儿分成2组,冠状动脉正常组28例,冠状动脉受累组22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正常儿童26例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的血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正常对照组、冠脉正常组和冠脉受累组血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冠脉正常组、冠脉受累组和对照组尿素氮、肌酐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冠脉正常组、冠脉受累组和对照组血胱抑素C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受累组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正常组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

 
3讨论

川崎病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4],虽然本病预后大多良好,但其严重并发症也较多,包括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尤其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高,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重点。但工作中发现川崎病患儿并发泌尿系统受累并不少见,其泌尿系统损伤以白细胞尿为多,多于1-2周内恢复[5]远期还可以引起肾脏瘢痕形成[6]。所以川崎病泌尿系统受累同样值得临床医师关注。目前有关这方面报道较少。

胱抑素C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能在有核细胞中稳定表达,不受机体年龄、性别、炎症、肿瘤等因素的影响。其既往主要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血清胱抑素C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一定作用[7],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冠脉正常组、冠脉受累组和对照组血胱抑素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提示胱抑素C对川崎病泌尿系统早期损害的预估具有重要价值。在评估川崎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更为灵敏[8]。

β2-微球蛋白是一种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破坏;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对恒定,故而正常情况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本观察结果显示,冠脉正常组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结果比较无差异,冠脉受累组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结果比较有差异。因此,提示川崎病患儿不仅早期存在泌尿系统损害,而且病情加重泌尿系统损害的发生也随之增加。与文献报道,对血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有利于判断泌尿系统病变相一致[9]。

本文研究显示,冠脉正常组、冠脉受累组与对照组尿素氮、肌酐结果比较无差异,提示尿素氮和肌酐对鉴别川崎病早期泌尿系统受累程度的敏感度较低,可能是因为年龄、饮食药物等多因素可以对机体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有关[10]。也与肾脏的代偿能力和储备能力较强有关。

所以本研究显示川崎病早期血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以提示泌尿系统受累情况。与近年来学者提出用血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作为检测指标来评价肾功能变化较敏感相一致[11]。综上所述,检测血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可以为川崎病泌

尿系统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建议临床动态监测川崎病患儿血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治泌尿系统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78-788.
[2]McCrindle BW,Rowley AH,Newburger JW,et al.Diagnosis,treatment,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7,135(17):927-999.
[3]Watanabe T.Kidney and urinary tract involvement in kawasaki disease[J].Int J Pediatr,2013:831-834.
[4]汪建华,肖飞鹰,劳国荣.128层CT和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6):431-433.
[5]周楠,王阳,陈佳佳,等.川崎病伴有泌尿系受累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J].北京医学,2017,678-680.
[6]Wu JM,Chiou YY,Hung WP,et al.Urinary cytokines and renal Doppler study in Kawasaki sisease[J].J Pediatr,2010,156:792-797.
[7]龚莲,黄佳蓉.血清胱抑素、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7):771-773.
[8]Lee AY,Park MS,Park BH,et al.Value of serum cystatinc measur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sepsis-induced kidney injury and prediction of renal function recovery[J].Yonsei Med J,2017,58(3):604-612.
[9]韦国玉.慢性肾炎患儿血清CysC、MMP-2和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4):494-495.
[10]朱吉莉,陈星华.紫癜性肾炎95例病理类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7):1316-1318.
[11]蒋倩,李涛平,庞礴,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启动早期肾损害[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3):339-3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6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