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2 15:55: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224例,根据手术的不同时机进行分组,观察组(发病3天内手术)和对照组(发病3天后手术)均在全麻下接受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动脉栓塞效果、手术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①观察组动脉栓塞成功率高达98.21%,对照组动脉栓塞成功率为71.43%,观察组动脉栓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9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7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期手术对比,早期施行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更加满意,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对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疗效。

关键词: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破裂脑动脉瘤;应用效果;并发症率

本文引用格式:郑宏江,吴金海,覃成安,等.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88-89.

0引言

脑动脉瘤的主要病因在于脑动脉内腔扩张异常,导致脑动脉壁呈瘤状突出,当其内腔压力冲破动脉壁时,则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1]。目前,介入治疗方式已经得到明显的改进,通过介入栓塞治疗破裂脑动脉瘤,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安全度,并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术后恢复时间,从而降低患者脑组织受损程度[2]。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介入栓塞手术,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次研究选择224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对照分析,探讨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率。具体研究分析内容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224例,其中男92例,女132例,年龄11-85岁,平均(55.00±3.32)岁,根据Hunt-hess分级,I级105例,II级56例,III级41例,IV级19例,V级3例。根据手术的不同时机进行分组,观察组100例,(发病3天内手术)男50例,女50例;年龄为11-85岁,平均(55.32±2.26)岁,根据Hunt-hess分级,I级43例,II级27例,III级20例,IV级9例,V级1例;对照组124例,(发病3天后手术)男64例,女60例;年龄为11-85岁,平均(55.26±2.30)岁,根据Hunt-hess分级,I级62例,II级29例,III级21例,IV级10例,V级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为:均经过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并且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标准为:排除脑动脉瘤无破裂患者,排除由于外伤所致、血管畸形等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等。

\

 
1.2方法。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介入脑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DSA检查,确定患者病灶位置、大小、形态。通过常规Seldinger方法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进行肝素化处理后,在微导丝、微导管等辅助下将弹簧圈缓慢放入动脉瘤腔内,根据动脉瘤内径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腔,一直到动脉瘤腔内完全闭塞。对宽颈动脉瘤进行填塞时,选择颅内血管支架辅助栓塞。术前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天+氯吡格雷75 mg/天。

1.3观察指标

1.3.1脑动脉瘤栓塞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动脉栓塞效果。根据患者术后DSA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动脉栓塞效果进行评估。具体分为3个级别:完全栓塞、大部分栓塞、部分栓塞。①完全栓塞:动脉瘤血管栓塞范围达到100%;②大部分栓塞:动脉瘤血管栓塞范围90%-100%;③部分栓塞:动脉瘤血管栓塞范围低于90%。栓塞成功=完全栓塞+大部分栓塞[3]。

1.3.2手术指标: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等。

1.3.3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脑积水、动脉瘤再出血、术后意识障碍、脑梗死。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动脉栓塞效果。观察组动脉栓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2.2手术观察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


2.3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
 

3讨论与结论

脑动脉瘤属于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发病在任何年龄阶段,尤其是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群[4]。该疾病可以导致患者脑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等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5]。当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其病情进展会非常迅速,并且病情极为凶险,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据研究[6-7],如果患者难以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会在发病3周内再次出现脑动脉瘤出血的情况,而再出血患者致残率可高达80%。因此,早期及时、
有效预防脑动脉瘤再出血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关键[8]。本研究对比发病3天内和发病3天后施行介入栓塞术的疗效,结果显示早期手术患者栓塞成功率明显更高,并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更短,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由此可见,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更加满意确切。究其原因,早期患者在发病3天内时脑血管尚未进入痉挛期,相对于发病3天后而言,病情更为轻微,此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更加满意确切。

综上所述,与晚期手术对比,早期施行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更加满意,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对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宁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31):149-151.
[2]王丰慧,荆友斌.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8,06(20):8.
[3]史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8,24(25):1-2.
[4]洪涛.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5):84+87.
[5]邱晓鹏.脑动脉瘤破裂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8.
[6]于洪泉,邓生玉,王桂权,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6):32-33.
[7]任成涛,李好佳,陈峰,等.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18-20.
[8]刘丽,洪伟力.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显微手术夹闭时机及预后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3):448-4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6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