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将子午流注法合于中药热熨法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熨烫治疗的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接受传统熨烫法合子午流注合熨烫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熨烫疗法,单盲法记录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午流注合熨烫疗法疗效优于单一进行熨烫法治疗,且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患者依从性较高、节约医疗费用及卫生资源、节约中药材资源,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午流注法;中药热熨;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
本文引用格式:任良娟,陈德凤.子午流注法合中药热熨法干预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31,237.
引言
子午流注,是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研究人体与宇宙时空相应的自身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及变化规律的中医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1]。根据这种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可以获得较佳疗效。因此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等。子午流注就是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当某一经络发生疾患时,选用该经适宜于病症的腧穴在该经经气流注时辰进行治疗。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的病证。脾胃虚寒性胃痛,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病程长,复发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喜欢吃温热的食物,手脚冰凉、舌淡,大便稀[2]。我科于2014年到2015年收治患者100例,根据中医及子午流注理论择时以中药热熨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缩短了胃痛持续时间以及复发次数,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具有虚寒症状的胃脘痛患者100例,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2例,年龄18到70岁,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观察组共50例,男25例,女2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选取采取随机、对照设计分组随机设计保证了试验的可比性,避免了偏倚和人为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对两组人员年龄比较采用性别、男女例数、疼痛分级程度等采用t检验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人员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进由专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诊断。
1.3排除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或在70岁以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及肿瘤等,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皮肤高敏者、皮肤病患者或腹部皮肤瘢痕者、严重糖尿病、神经炎皮肤感觉障碍患者。
1.4剔除病例标准
对熨烫体质过敏者,未按规定接受熨烫疗法或资料不全者。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方法
2.1.1用物
中药热熨包。
2.1.2中药熨烫包加热的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
将中药热熨包放于蒸锅内蒸汽加热;将中药热熨包打湿放入微波炉内加热;中药热熨的温度一般以接受熨烫者手背能耐受的温度为宜,防止烫伤。
2.1.3运用子午流注法合熨烫疗法进行治疗
采用子午流注的原理,9点进行,因为该时间为辰时与巳时交汇点,将热熨包加热后置于腹部来回移动、回旋运转的地热敷于腹部疼痛处及腹部体表的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
2.2对照组方法
2.2.1用物
中药热熨包。
2.2.2熨烫药物的加热的方法同观察组方法。
2.2.3熨烫疗法无时间限制条件,无固定时辰,熨烫方法及部位同观察组。
2.3护理
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按消化内科胃脘痛护理常规护理,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戒烟酒,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注意胃脘部保暖,治疗后观察熨烫部位皮肤情况,患者适当活动,如快走、太极等[3]。
2.4疗效评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疼痛等级分为[5]
2.5统计方法及结果
本文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后疼痛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后得:2=38.34,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疼痛改善3度、4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3讨论
本治疗方法根据子午流注时间段选取穴位进行中药热熨,子午流注就是辨证循经按时取穴治疗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子午流注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4]。中药热熨属于外治疗法,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是中药热熨的主要治疗原理,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加快循环,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从而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止痛的功效。
本研究通过在传统的中药热熨治疗方法上,结合子午流注时间及经络调节原理优化方案,根据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循行时间结合中药热熨,本药方有温中散寒,理气活血,止痛,燥湿的功能,治疗时间选在9点进行,因为该时间为辰时与巳时交汇点,更好地运用了中医的整体观,使人体气血能得以通透流畅,能够有力地疏通淤阻的气血,气血通畅,正应了中医的精典法则“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从而使疼痛得以有效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热熨治疗配合子午流注时间及循经络治疗,对于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有较明显的疗效优势。
综上所述,中药热熨加子午流注循经络疗法用于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且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磊,陈进发,王硕硕,等.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485.
[2]古群山.胃脘痛临证辨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112):12.
[3]冯珏.子午流注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中医特色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6:3348-3349
[4]刘建,曾姿霈,苏美意.子午流注纳针刺法治疗失眠症29例[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3,11(13):45.
[5]田晓彩,刘先领.癌症疼痛治疗新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49-150.
[6]杨美娜,韩金祥.试论中医“子午流注”的科学内涵[J].中医学报,2014,29(11):1596-1598.
[7]陈惠珍,唐若朝,罗列波,等.中药熨烫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361-362.
[8]何敏,彭力,穆敬平,等.子午流注定时标准与个体化计时探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57-958.
[9]王文辉,董明国,周正,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研究[J].杏林中医药,2012,32(5):474-4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