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散寒汤治疗肺脾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糖浆,5mL/次,1次/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气温阳散寒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200mL,早晚分温服。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次要症候积分变化及主要症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7.15%,对照组总有效为74.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下降明显于对照组(P<0.05)。1个月内对照组有6例复发,占23.07%,第2个月内有12例复发,占46.15%;治疗组第1个月内有1例复发,占2.94%,第2个月内有4例复发,占11.76%;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散寒汤能有效改善肺脾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主要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益气温阳散寒汤;肺脾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贾露,傅红明,陈慧.益气温阳散寒汤治疗肺脾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222-223.
0引言
儿童变应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与儿童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国内雾霾天气的加重,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者将影响患儿学习和身心健康。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病时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免疫治疗等药物,虽然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是病情容易反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讲究治病求本,治疗时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笔者在临床期间采用益气温阳散寒汤治疗肺脾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义乌市稠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4~13岁,平均(8.4±3.1)岁;病程1~3年,平均(1.8±0.6)年。治疗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5~13岁,平均(8.2±3.1)岁;病程1~4年,平均(1.9±0.7)年。2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2]:(1)症状:清水样涕、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约1h以上。(2)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3)皮肤点刺试验。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d后进行。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min后观察结果。(4)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诊断时要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并同时具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2项中任何1项的阳性结果。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鼻鼽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中标准[3],且为肺脾虚寒型,主要症见鼻痒常为发作性,大量清涕,喷嚏连作,鼻塞,或嗅觉减退;鼻黏膜肿胀、色淡;或易患感冒、伴有语声低微,常有食少便溏、咳嗽咯痰,四肢乏力、困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4~13岁;3)最近1周内未用其他方法治疗者;4)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者;5)患儿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近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3)已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4)对治疗药物过敏者;5)依从性差或参与其他实验研究者。
1.5方法
1.5.1对照组
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糖浆(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889),5mL/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1.5.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气温阳散寒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200mL,早晚分温服。方药如下:黄芪12g、党参9g、地龙9g、干姜6g、桂枝6g、五味子6g、辛夷6g、乌梅6g、麻黄3g、甘草3g。连续治疗4周。
1.6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次要症候积分变化及主要症候积分变化情况。主要症状和体征通过鼻痒、喷嚏、清涕量多、鼻塞、鼻黏膜肿胀等进行等级记分,由轻到重分别记为1分、2分、3分。次要症候积分主要通过畏寒、食少、便溏、面色白等进行评分,均记1分[4]。将相应症候积分累及相加,然后求平均值,最后得分即为最终积分。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标准[5]
显效:用药后,主要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50%以上;改善:用药后,主要症状体征(总积分)减少26-50%;无效:用药后,主要症状体征(总积分)25%及以下。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为97.15%,对照组总有效为74.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2组症状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2组主要症状具体积分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下降明显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2组治疗后复发率情况比较
1个月内对照组有6例复发,占23.07%,第2个月内有12例复发,占46.15%;治疗组第1个月内有1例复发,占2.94%,第2个月内有4例复发,占11.76%;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性鼻炎临床诊断时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如持续性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及鼻黏膜苍白水肿等,是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病时主要以激素类或抗组胺类药物为主,但是由于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不能有效根治。然而中医药在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也发挥了重要优势。
该病归属于祖国医学“鼻鼽”“鼽嚏”等范畴,多与外感邪气侵犯机体,致肺气虚弱,失于宣发肃降,不能输布津液,致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侵犯鼻部。发病机制多为肺脾虚寒,因此治疗上主要以益气温阳散寒为根本治则[7]。患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之本失养,因此要兼顾升脾阳降浊阴,温肾阳调下元,最终以求虚寒体质的改善。方中以黄芪、党参为君药,具有补益肺脾之效;性温之干姜、桂枝为臣药,具有温阳补气之效,辅以辛散之麻黄宣肺散寒,性涩之五味子收敛肺气,二者一散一收,可达益肺又制约温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地龙活血祛风通络;辛夷性温,具有宣通鼻窍之效;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益气温阳散寒之效。结果表明,益气温阳散寒汤能有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P<0.05)。改善患儿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P<0.05);且能降低复发率(P<0.05)。综上所述,益气温阳散寒汤能有效改善肺脾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主要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Asher M I,Montefort S,Bjrkstén B,et al.Worldwide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asthma,allergic rhino con junctivitis,and eczema in childhood:ISAAC Phases One and Three repeat multi country cross-sectional surveys[J].Lancet,2006,368:733-743.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7-8.
[3]干祖望,干千.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J].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2.
[4]胡瑶,严道南.益气温阳方联合舌下脱敏法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结膜炎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6,26(12):2597-2599.
[5]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24.
[6]钟娟,郑芸,李刚,等.中草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系统评价再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263-266.
[7]史军,刘玉,严士海,等.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Treg细胞调控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37-20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