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的临床选择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8 13:14: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把我院消化内科2018年1月至10月200例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这两个组的成员均于餐后半小时服用甲硝唑片400 m+阿莫西林胶囊1 g早晚两次,在三餐饭前半小时服用果胶秘片100 mg,睡前服用雷贝拉唑40 mg一次。观察组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上,给加雷贝拉唑40 mg,早一次。对照组则是加服雷尼替丁150 mg,2次/d。观察组和对照组都把7天作为一个疗程,于两个疗程之后停用抗菌素,观察组停服早一次雷贝拉唑,余治疗方案不变,继续服用原方案药物治疗,并于四个疗程后将疗效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到了89.80%,而且总有效率高达97.58%;和治疗法组相比,对照组的治愈率只有58.70%,总有效率不到70%。两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后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转阴率进行比较,其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腹痛或者反胃以及胀气等症状与治疗之前没有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利用雷贝拉唑、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以及果胶秘片的四联抗hp方案治疗方案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患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临床选择;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刘洪兴.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的临床选择[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125-126.

0引言

消化性溃疡即(peptie ulcer),这是消化系统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比,消化性溃疡具有发病率的特性,按照国内权威机构调查出来的结果显示,我国在十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人已患,或者曾经患过消化性溃疡。虽然当前针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办法很多,但是许多方式的临床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较为混乱[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该项研究选择了院2018年1月至10月200例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共有人数100例病患,其中男病患58例,女病患42例,年龄阶段为18-70岁,平均(39.4±9.2)),病程为1个月至19年,平均(为8.1±2.3)年;发病部位:十二指肠部42例,胃部35例,食管部10,两处或两处以上13例,对照组共有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阶段为18-75岁,平均(39.1±8.1)岁,病程为1-17年,平均(6.8±1.5)年,发病部位:十二指肠部有46例,胃部有35例,食管有4例,两处或两处以上15例。两组患者无论是在性别,以及年龄,发病部位等方面无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

 
1.2方法

1.2.1纳入标准:①所有的病患都符合《内科学》当中的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②入选之前的48小时在进行检查过程当中,确认有胃、十二指肠以及复合性溃疡>5 mm,溃疡分期为活动(A)期;③所有病患的肝、肾功能正常;④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确认所有病患对于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无过敏史;⑤在进行治疗时的前一晚并没有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呈阳性。

1.2.2排除标准:①胃镜证实为活动性溃疡,非活动性出血以及无幽门梗患者;②年龄为18-75岁上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继续服用非甾体药物患者;③有胃肠病手术史患者;④合并心、脑、肺、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1.2.3疗法效评价标准:依据《内科学》拟定疗效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除,胃镜内可见溃疡病灶消失,或者转为疤痕期。显效:临床症状降低或者消失,溃疡面积减少>55%;有效:临床症状降低,溃疡面积减少至50%以下;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者。②hp根除标准。疗程结束之后,停药周后复查病患C14或C13,以及组织切片美兰(mb)染色,若是其中两项都呈阴性,那么就为根除,若是其中一项或者两项内容,呈现阳性或者弱阳性,那么就代表没有根除。

1.2.4观察指标:在接受治疗之前,应当要将对照组和观察组这两组病患共同进行胃镜以及HP检测,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将整个检测过程进行记录,并且密切关注两组病患的病症以及体征是否发生变化;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患在接受治疗的前后,也必须要对他们的血液、尿液、以及便常规和胃肠、肝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测,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当整个疗程完结之后停药4W,再由医师来对两组病患的胃镜进行深入观察,了解病患的溃疡情况,同时进行HP检测。

1.2.5疗法效与评价:依据新版《内科学》中的内容与要求来确立出一个完善、健全的疗效评价机制。

1.2.5.1临床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以及胃镜下溃疡病灶消失,或者转入瘢痕期(hp(-))。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病灶>50%,hp(-)或者(+)。有效:病患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溃疡病灶<50%,hp(+)。无效,未能够达到以上的标准。

1.2.5.2病状与积分评定标准:按照两组病患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把腹痛、胃灼热、反胃、嗳气等临床症状分成无、轻、中、重四个不同级别。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2.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90.3%,总有效率高达97.8%,对照组治愈率为59.2%,总有效率为70.68%,两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如表1所示。

\


2.2两组的hp转阴率比较。观察组的hp转阴率达到了97.52%(87/89),对照组76.43%(75/9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转阴率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

2.3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腹痛、反胃、反酸等症状与冶疗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前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作为一种常见性的疾病,在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后可以得出:①hp感染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hp通过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在胃与十二指肠黏膜中定植,在诱发局部炎症的同时,破坏胃部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除此之外还加快胃液与胃酸的分泌,全面提高其侵袭力,由于这些原因而导致胃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并产生溃疡。通过清除hp能够加快溃疡愈合,并有效减少其发病几率[2]。②胃酸是促使溃疡出现的重要原因,胃酸—胃蛋酶通过自身消化的方式,导致消化性溃疡问题的产生。因此,想要全面清除hp,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是当前最为有效的主治方法。雷贝拉唑的特性能够促进胃黏膜细胞,来控制胃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度,从而实现抑酸的目的,再配合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以及果胶秘片的四联疗法的抗hp治疗方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的许多医院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使得消化性溃疡在无法得到彻底地根治。而造成根除率下降的原因就是因为菌株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消化性溃疡的过程当中,应当要予以慎重。虽然阿莫西林被广泛地运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但因为阿莫西林自身的药性所以产生菌株耐药性的问题并不常见,所以在选择抗生素治疗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阿莫西林。此外,具有抑制旋转酶活性的左氧氟沙星,能够明显地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与复制,而且还拥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可以配合两组抗生素来使用,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本次临床实践结果就能够充分地证明。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雷贝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以及果胶秘的抗hp治疗的四联方案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当中效果显著,不但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症状[3],而且使用的成本与风险也较低,因此值得大规模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建,赵志新.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汉文版),2016(12):124-137.
[2]苏炳坚,钟梦熙.枸橼酸铋钾辅助常规三联药物方案治疗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3):155-168.
[3]温建军.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的临床选择[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137-41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