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替罗非班配合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内收诊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n=13,先就诊)与研究组(n=13,后就诊),急诊介入治疗中,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研究组联合应用硝酸甘油与替罗非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tiMi分级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lush分级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②统计两组患者心肌标志物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cK-M峰值、cK-M达峰时间、左室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直、射药物后血压等指标均存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③统计不良事件,组间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配合硝酸甘油给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关键词:替罗非班;硝酸甘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王中山.替罗非班配合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160-161.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常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且出现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严重时,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休克,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临床一旦确诊急性心肌梗死,需尽快给予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本文为了探讨替罗非班配合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效果,选择26例患者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内收诊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n=13,先就诊)与研究组(n=13,后就诊)。对照组:8例男性,5例女性,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1±5.62)岁。研究组:9例男性,4例女性,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0.9±5.21)岁。研究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比较。
1.2方法。急诊介入治疗中,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研究组联合应用硝酸甘油与替罗非班。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介入治疗前,常规给予300 mg阿司匹林+600 mg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成功穿刺后,依照100 IU/kg标准,经由鞘管注入适量普通肝素,采用标准贾金斯(Judkins)法进行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予以多体位投照。对照组,无复流后,即刻通过导引导管注入200 ug硝酸甘油至冠状动脉内,3 min内完成。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无复流现象后,即刻通过导引导管注入10 ug/kg替罗非班,5 min内完成,随后按照0.075 ug/(kg·min)标准维持静点24 h。
1.3观察指标:①术后,分析观察患者TIMI分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效研究)与Blush分级(梗死血管所支配心肌)。②心肌标志物指标:CK-M峰值、CK-M达峰时间、左室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直、射药物前后的血压变化。③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SPSS 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用t检验,χ2值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TIMI分级与Blush分级。关于两组患者TIMI分级与Blush分级,研究组与对照组的TIMI分级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Blush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存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心肌标志物比较。统计两组患者心肌标志物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CK-M峰值、CK-M达峰时间、左室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直、射药物后血压等指标均存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不良事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研究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如今,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重要疾病,如何有效预防、提高疗效与改善患者预后仍是困扰临床医疗工作者的难题。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引发疾病的基础条件,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及大量饮酒等是常见诱因。临床上,患者以胸痛为显著特征,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等表现[2]。现目前,急诊介入方案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而介入药物的选择直接关系临床疗效,是影响预后的一大因素。血栓抽吸导管可以抽出血栓及粥样物质,增加心肌的再灌注,并且操作简单,不阻断血流。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药,是介入治疗常用药,但有学者认为单用硝酸甘油,整体疗效并不显著。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一般静脉给药5 min后便可起效,作用可持续3-8 h,维持心外膜血管通畅状态,改善左室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促使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正常[3-5]。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组患者TIMI分级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lush分级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不良事件,组间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替罗非班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中糖蛋白Ⅱb/Ⅲa受体有效结合发挥阻碍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血小板无法形成血栓,有利于减轻冠状动脉负荷量,进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本研究样本量有限,还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试验进一步明确。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配合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曲虹,丁美精,方诗忠,等.血栓抽吸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5,(3):307-309.
[2]赵长明,冯桂妍,霍建鹏,等.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8):69-70.
[3]张丽杰,景慧.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1):72-73.
[4]赵长明,冯桂妍,霍建鹏.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8):69-70.
[5]张丽杰,景慧.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1):7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