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一侧肢体不自主、无规律、迅速的舞蹈样动作,在面部可表现为不自主的咬牙、努嘴、挤眉弄眼等,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与平素血糖控制差有关。可结合症状,病史,血糖、糖化蛋白、头颅核磁及CT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主。现以一则医案阐之。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血糖控制
本文引用格式:李玲娟.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59.
0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以长期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病,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但临床上多数患者表现不典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常见的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变、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1],而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是其少见的并发症,临床并不常见,且目前其发病机制也尚不清楚,临床对其认识不足[2],故现分析一则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医案,通过对其既往史,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等总结,结合复习文献提高对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的认识,指导今后对该病的诊治。
1病例
现病史:患者,男性,年龄70岁,因“右侧肢体不自觉运动3天”入院。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右上肢为甚,动作呈舞蹈样,动作幅度较大,安静时可见躯干扭动,不伴有口周痉挛、震颤等,上诉症状安静时无明显缓解。于当地医院诊治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以相应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右上肢为甚,动作呈舞蹈样,动作幅度较大,安静时可见躯干扭动,不伴有口周痉挛、震颤等,眠可,口干,多饮,多尿,大便调。近期体重下降10KG。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未监测血压,未规律服药;发现血糖升高1周,未进一步诊治;否认“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双下肢骨折、股骨头坏死病史10+年,具体不详;否认其他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吸烟史30余年,平均每日8支;饮酒史30余年,现已戒酒5年余。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女,其女均体建。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史。
查体:内科查体无特殊。专科查体见右上肢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阳性,轮替动作不能完成,跟膝胫试验阳性,闭目难立征阳性,姿势步态异常,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右上肢腱反射查体不能配合。
辅助检查:入院随机血糖:20.3mmol/L,指尖血酮: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17%;颅MRI+MRA+SWI:脑干、丘脑、双侧侧脑室、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多发小缺血灶及腔隙性梗塞灶,脑干及右侧侧脑室少许软化灶形成伴周围胶质增生;右侧半卵圆中心少许新鲜梗塞灶;脑萎缩、双侧侧脑室旁脱髓鞘改变;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边缘欠光滑、毛糙,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及以远显影浅淡,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局部变细;桥脑、双侧丘脑、双侧颞叶、枕叶、右侧半卵圆中心、左侧脑室旁多发微出血灶。颈部血管超声提示: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弥漫性增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形成,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地动脉血流速度减低。余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脂等化验未见明显异常。
诊疗经过:入院中医诊断:颤证——风阳内动证;西医考虑: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原因待查:肌张力障碍?②2型糖尿病。③高血压病?完善相关检查,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无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的典型表现,但是患者平素血糖控制不佳,入院血糖异常升高,结合患者口干、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后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后患者舞蹈动作幅度较前变小,动作频率降低,控制血糖后患者舞蹈症状控制有效,故考虑为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整个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先后请内分泌科会诊,调整降糖方案,结合患者头颅磁共振见脑梗死表现,加以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活血化瘀治疗,超声提示斑块形成,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稳斑,辅以中药辨证,另外对症等治疗,入院治疗6天后患者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明显缓解,表现为舞蹈动作幅度及舞蹈频率的明显降低,后继续治疗几天后患者舞蹈症状消失,血糖控制尚可后出院,出院后嘱患者继续规律控制血糖。
2讨论
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共同特点是平时血糖控制欠佳,舞蹈症是高血糖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一侧肢体不自主、无规律、迅速的舞蹈样动作,在面部可表现为不自主的咬牙、努嘴、挤眉弄眼等。上肢不自主运动发作频率多高于下肢,一般仅累及单侧肢体,有时也可伴随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低下等。辅助检查有血糖的明显升高,CT检查早期表现为患侧肢体对侧的尾状核、壳核或苍白球的高密度影,并很快减弱或消失;MRI T1表现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T2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还有些患者在核磁和CT上无异常信号。经控制血糖后患者肢体不自主运动症状可得以控制[3]。
参考文献
[1]倪伟,陈新宇,詹华奎,等.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30-334.
[2]耿海威,周凤琴,蔡姝萍,等.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一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
[3]王子琪,刘阳,梁璐.糖尿病非酮症偏身舞蹈症1例报告[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