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7 11:4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

本文引用格式:胡伟.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49-50.

0引言

在神经内科中,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亡率[1]。在通常情况下,急性脑梗死是由动脉血管栓塞导致,最为根本且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溶栓治疗,因此,一旦发病,需要尽早开展溶栓治疗,使闭塞脑动脉血管能够尽早再通,更快恢复脑部组织供血等,避免由于缺血等导致脑组织坏死,不仅会影响生存质量,还可能会导致病亡[2-3]。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0例、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7岁,平均(63.88±3.71)岁。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由本人或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治疗以及静脉溶栓治疗:(1)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首剂量300 mg口服,之后每日给药100 mg,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口服,根据患者病情可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250 mL氯化钠,450 mg血栓通1次/d,100 mL氯化钠,30mg依达拉奉2次/d,持续治疗7~10 d。(2)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用量0.9 mg/kg,最大剂量90 mg,首剂总剂量的10%静推1 min,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持续静脉泵入。溶栓24 h后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治疗效果:ESS评分≥96分,Barthel值为100分,工作以及生活正常,为治愈;ESS评分在85~95分,Barthel值超过90分,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为显效;ESS评分在50~85分,Barthel值在70~90分,经过再次治疗后,病情获得较为明显的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神经功能情况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

2.2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


3讨论

在当今社会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亡率。通常是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出现血栓,使缺血神经元在较短时间内便出现坏死,但是其周围组织在较短时间内结构会保持完整,因此,在此时间内尽快恢复供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神经突触传递[4]。

阿替普酶是一种临床上用于血栓溶解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等由于血栓引起的疾病,其主要通过在患者体内作用于血栓部位的纤维酶原,使其选择性被激活,从而达到溶栓的目的。此种药物具有生效速度快、作用效果好等优点,同时由于其仅选择性作用于纤维酶原,对于患者其他组织细胞无影响,因此不易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服用此种药物能够较有效地进行溶栓治疗,并且对于患者自身不会造成损害,是一种价值较高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中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燕,谢炳玓.阿替普酶与巴曲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4):504-505.
[2]杨立崇,郭百灵.不同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7,23(3):52-53.
[3]吴瑞,李海军,刘胜武,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6):699-702.
[4]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等.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16-18.
[5]梁育敏.年龄因素对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7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