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行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7 11:43: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i)行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研究对象:本院于研究时段内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3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150例患者行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150例患者行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行为能力、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而mr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既可改善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又能提高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aci);尤瑞克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临床效果;日常行为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吉艳霞.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行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168-169.

0引言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肪、肿瘤细胞、心脏内附壁血栓等栓子,当以上栓子随着血液进行脑动脉后,对血管造成阻塞,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即会引起脑组织出现缺血性死,从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即会引发脑梗死[1]。脑梗死患者以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半身不隧、昏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当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已成为危重性疾病,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故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临床多行药物治疗,即以常规抗血小板凝聚、降脂、改善侧支循环为主要治疗原则[2]。但常规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实现临床预期疗效。随着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深入研究,发现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不仅可以实现临床治疗原则,还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ACI)行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价,取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现做如下汇报。

\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在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抽取研究病例,对300例本院于以上时段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对30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将3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0例样本。对照组:男96例,女54例,年龄在50-85岁,平均(62.54±10.84)岁,梗死位置:脑叶62例、基底节41例、脑干20例、丘脑15例、小脑1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20小时,平均时间(11.57±7.25)小时。观察组:男98例,女52例,年龄在51-86岁,平均(63.01±10.27)岁,梗死位置:脑叶60例、基底节42例、脑干22例、丘脑14例、小脑1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20小时,平均时间(11.81±7.20)小时。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梗死位置、发病至入院时间)进行分析,统计学无意义,P>0.05。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①诊断标准:参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标准进行评价[4]。②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24小时内没有服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降压药物者;研究前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③排除标准:不配合治疗者;药物禁忌证者;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脑梗死者;90天内出现连续2次梗死者;住院时间低于10天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者;重症感染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到院后,均给予相应的临床检查,病情明确后,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患者饮食结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强化降血脂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如患者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时,实施保肝治疗,基于此,对照组行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行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

1.2.1对照组: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00)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25)治疗,将1 mL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到浓度为0.9%的10 mL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推注,每天一次;将320 mg马来酸桂哌齐特加入到浓度为0.9%的500 mL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1.2.2观察组:将1瓶尤瑞克林加入到0.9%的100 mL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00 mL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2次。

1.3分析指标。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行为能力、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用NIHSS量表,包括凝视、面瘫、视野、意识、上肢运动、感觉、下肢运动、构音障碍、肌力共济失调、忽视症、语言等11个维度,总分0-42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5]。日常行为能力采用Barthel Index(Bi)量表与Rankin(mRS)量表实施评价,前者分数越高越好;后者分数越低越好。血清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ɑ、白介素-6、金属基底蛋白酶、C反应蛋白水平。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实施分离术,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咐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ɑ、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所有试剂均由深圳晶美科技有限公属提供。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采有全自动血液流变学仪器检测以上指材料。

\

 
1.4统计学分析。本文研究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行为能力、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t、(±s)检验及表示,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31.55±2.57)分、对照组(32.56±2.76)分,治疗前组间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12.55±2.25)分、对照组(21.57±2.34)分。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日常行为能力比较。治疗前:Bi评分、mRS评分观察组(32.02±12.15)分、(3.03±1.10)分,对照组(31.88±12.45)分、(3.13±1.05)分。治疗前组间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评分、mRS评分观察组(72.12±10.87)分、(1.30±1.08)分,对照组(56.12±7.88)分、(2.27±1.15)分。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mR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ɑ、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观察组:(62.58±8.24)ng/L、(46.95±5.35)ng/L、(3.45±0.47)mg/L、(6.95±1.77)mPa.s、(12.88±3.78)mPa.s、(51.66±7.25)%、(2.50±0.35)mPa.s,对照组:(62.60±8.22)ng/L、(47.02±5.77)ng/L、(3.41±0.48)mg/L、(6.88±1.82)m Pa.s、
(12.89±4.01)mPa.s、(52.48±7.50)%、(2.45±0.37)mPa.s。治疗前组间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ɑ、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观察组:(24.77±7.25)ng/L、(24.85±3.88)ng/L、(8.37±3.75)mg/L、(4.54±1.18)mPa.s、(8.10±3.35)mPa.s、(39.50±5.74)%、(1.44±0.33)mPa.s,对照组:(40.85±7.01)ng/L、(32.01±4.16)ng/L、(13.81±4.15)mg/L、(5.26±1.35)mPa.s、(10.40±3.25)mPa.s、(43.40±5.90)%、(1.85±0.35)mPa.s。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血管内膜受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以上症状的出现,会引起管腔狭窄,致使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功能出现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目前发病机制并无统一定论,不同病情临床表现不同,且急性脑梗死发病急,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昏迷不醒。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多采用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但此治疗方案并不理想。

临床实践表明,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会提高治疗效果,还会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从而提高日常行为能力,提高预后效果。尤瑞克林是一种糖蛋白类物质,从人体的尿液中提取出来的,能将激肽原酶转变化激肽,其具有保护神经,抑制细胞调亡的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多靶点脑缺血药物,可以抑制蛋白表达,促使Bel-2蛋白的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钙离子浓度,减少血由基的生成,有效改善脑损伤。当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时,提高临床用药效果的同时,改善神经缺损程度,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改善血清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从而提高患者日常行为能力。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ACI)行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云超.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9,16(02):150-151.
[2]陈霞,周光宁.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6):50-51.
[3]辛茹,秦付绕.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9,42(01):117-120.
[4]董智强,过岚,洪媛,等.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128-3132.
[5]吕鸿利.丁苯酞注射液联合Rho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3):4348-43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