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7 11:29: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通过抽签,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而B组患者则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ss评分、hs-crP以及治疗后的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hs-crP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a组患者的niHss评分要明显低于B组,hs-crP数据要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脂指标要明显好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较之小剂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稳定患者的体征,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王正和.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51-152.

0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其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临床中该症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使血栓形成、破损所导致,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临床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1]。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而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其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对不同的阿托伐他汀在临床进行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50例,通过抽签,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45~78岁,平均(58.12±3.12)岁;B组患者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46~80岁,平均(59.23±2.13)岁。比较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给予患者吸氧、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针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则要对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2]。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40 mg阿托伐他汀(由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19990258)进行治疗,每天服用1次,进行14 d的治疗为一个疗程[3];而B组患者同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但是B组患者的服用剂量为10 mg,进行14 d的治疗为一个疗程[4]。
\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前后使用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价,同时检查两组患者的空腹血脂以及血清hs-CRP。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A组患者的NIHSS评分要明显低于B组,显示A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1。


\


2.2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数据要明显低于B组,显示A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2。


\


2.3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脂指标要明显好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3。

\


3讨论

临床中,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会导致患者的血管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使得患者的远端脑血流出现低灌注以及血管堵塞等情况,最终引起脑梗死,因此临床中将降低患者的血脂、稳定患者的斑块形成作为了临床中预防以及治疗脑梗死的主要原则[5]。

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中新一代的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抵抗剂,其在临床中具有双重调节的作用,一方面其能够对机体肝脏中的HMG-CoA还原酶以及胆固醇的合成起到抵制作用,使得机体的血浆胆固醇以及脂蛋白出现降低,同时增加肝脏细胞便面的LDL受体数量,以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分解以及代谢等过程,实现降低患者血脂的目的,另一方面则能够起到抗炎、抗氧化等临床效果,使得药物的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因此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药物,在临床中得到了患者以及医生的青睐,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有研究表示,在临床中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的临床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次研究就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中大剂量使用药物的A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hs-CRP以及相关血脂指标的数据要明显好于小剂量使用药物的B组患者,显示大剂量用药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疾病,改善患者的情况。同时,在临床治疗中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鉴别,保证患者能够安全使用药物,对于存在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存在过敏情况的患者要调整其用药方案,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6]。

综上所述,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较之小剂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稳定患者的体征,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南毛球,曹雄彬,宫丽,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趋化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2):175-178.
[2]余科,张志新,韩玉乐,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2017,34(3):268-270.
[3]赵航.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复发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47.
[4]Wang S,Ma T,Wang L,et al.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J].Trials,2017,18(1):292.
[5]宋昌鹏,王成凯.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2):151-153.
[6]Wang T,Gong Y,Shi Y,et al.Feasibility of dual-low scheme combined with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CT whole brain perfusion imaging[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4(1):163-1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