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十余年重症医学发展十分迅速,重症医学救治水平显著提高,专门从事重症专业的医务人员数量和重症专科数量迅速壮大。与此同时,重症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学体系尚比较薄弱。刚接触临床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急需系统的、水平较高的重症医学知识培训。为此,我们在重症医学的临床教学中采用主题引导模式的教学方法,帮助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重症医学;教学方法;主题
本文引用格式:韩俊丽,宋玲琴,刘棣,等.主题引导模式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4-35.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me Guided Mode in Teaching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HAN Jun-li1,SONG Ling-qin2,LIU Di 2,WANG Li1*,ZHAO Yu-jie1,ZHANG Xiao-ling1,WANG Xiao-chuang1
(1.ICU,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04;2.Oncology Department,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04)
ABSTRACT:In the past ten years,intensive care medicine has developed very rapidly,and thus related treatment level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Besides,the force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has developed and grown rapidly.However,the teaching system provided for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is still weak.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who just began to be engaged in clinical work are in urgent need of systematic and high-level training in the knowledge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Therefore,we adopte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me-guided mode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to promote the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of students,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interest.Favorable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medicine;Teaching method;Theme
0引言
重症医学的救治水平近十余年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重症理论体系,出现了许多先进高效的救治技术。但是本科生、研究生的重症教学和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因此需要更多样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重症医学教学效果。
1重症教学进行主题引导模式的原由
近十余年重症医学发展十分迅速,2008年重症医学被设立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1]。重症专业的从业医师不断增多,三级医院甚至二级医院的重症专科的设立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对重症专科领域的认识不断深入。比如对脓毒症的定义,普遍认为全身反应综合征并十分准确,而是严重的感染影响了器官功能,发生器官功能障碍,以后还可能会有更为深入和准确的认识。重症医学也逐渐分化出一些更细化的领域,比如重症感染,重症心脏,重症呼吸,重症超声等等。相对于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重症的教学体系比较薄弱,大部分地区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还未设立重症医学,因此临床实习的本科生、研究生、规培医生对重症领域的知识了解比较少[2-3]。本科、研究生、规培医生在重症转科的时间相对较短,为了在有限的转科时间内帮助实习医生学习相对完整的重症医学知识体系,我们进行了主题引导模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主题引导模式的实施
2.1主题的设置。首先选取重症专业的代表性疾病作为主题核心,比如脓毒症、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接着围绕该主题核心进行进一步挖掘,形成副主题,继而进一步深入。比如对于脓毒症这个主题核心,可以设置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脓毒症液体复苏、抗感染治疗、镇痛镇静、营养治疗等副主题。再根据副主题进一步挖掘,使知识进一步深入。比如关于脓毒症的定义,可以设置定义变迁的历史,脓毒症3.0解读,脓毒症诊断流程,器官功能评估,SOFA评分介绍等。关于脓毒症液体复苏可以设置如下,历史发展和现状、液体种类选择、血流动力监测方法、容量评估、血管活性药物选择等。尽量避免设置空而大的主题,尽量设置得小而具体,最好与临床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达到能够巩固知识点、追本溯源的目的,对目前难有定论的问题也可以了解各家观点和研究趋势。这些主题可以由转科医生自己选择,若医生暂无法自己明确一个主题,也可以由带教医生帮助确定主题。
2.2主题引导模式的实施形式。主题引导模式实施采用PPT展示。医师根据选定的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包括文献、书籍、网络资源等,制作PPT,在科内进行PPT讲解展示。展示时间每个月内相对固定,由教学小组提前制定计划。
2.3主题引导模式的参与人员。参与主题引导模式教学的均为高年资住院医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参与PPT展示的为当月在本科室学习的本科、研究生、规培医生,他们的PPT制作由带教医生指导。本科室医生也需制作PPT展示,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会比本科、研究生、规培医生要求更高一些。
2.4主题引导模式的评估和反馈总结。主题引导模式的评估采用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每个月有理论和技能考核。笔试内容为重症医学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点,实践操作主要考察重症医学中常用的一些技能,比如心肺复苏、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深静脉置管等。参与考核的人员为当月在本科室转科学习的医生。考核医生为教学小组医生。根据考核成绩和平时实习、规培医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主题的设置。同时根据实习、规培医生对教学的反馈调整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以使每个转科学习的医生都有比较大的收获。比如关于呼吸机使用的讲授,对于非呼吸、重症、急症等专业而言,使用和接触机会较少,因此准备的PPT的深度可以适当降低,而对于呼吸、重症、急诊等专业的医生,可能会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呼吸机的使用,因此这些医生准备的PPT可以适当要求更高一些。
3主题引导模式的探讨
3.1主题引导模式可促进知识内化。传统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通常是通过反复背诵记忆,同时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病例的诊治来不断巩固印象、加深理解。主题引导模式的教学通过设立主题及下属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阐释说明,教师进行指导,对阐释不准确、有偏差的内容进行指正。在这个过程中间,学生会对这些问题反复思考,会多问一些为什么,无形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反复记忆,会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对于一次常规的教师授课,课后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往往不会太深刻,而且目前没有重症专业学科的本科、研究生教材用于课后反复温习。因此主题引导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对重症医学的知识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主题引导模式设立一个核心主题,围绕这个核心主题扩展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相互关联,将知识串联起来。重症医学的专科疾病常常会涉及多个系统,如果按照传统教材的课程按照系统编排,很容易形成片面的理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教师通过主题设置,像穿针引线一样把各个散落的知识点串接起来[4]。学生通过查阅这些问题可以形成系统的认识。重症医学知识比较庞杂,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比如心血管、呼吸、消化、肾脏、神经系统都有涉及。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头绪繁杂,不知从何入手。通过主题模式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重症医学的常见重点疾病形成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5-6]。
整体而言,主题引导模式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教学过程,分别是主题的设置、主题展示准备、主题展示、评估、反馈总结,也体现了PDCA循环的理念。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制定计划、计划实施、检查、调整这几个环节进行实施。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教学等过程。这样经过每一个教学过程,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
3.2主题引导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传统的讲授模式中,教师备课、讲授,占有更多主动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难以被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来。常常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不是学生想要听什么。选择主题的过程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从一个侧面帮助学生学习怎样进行科研选题。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目前的专业和临床热点相结合进行选题。如果确实在选题过程中无从下手,也可由带教医生引导来确定一个主题。主题引导的授课模式中,通过以核心主题下的一系列小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完成问题的解决。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同带教老师讨论,用比较清晰的主线把主题展示清楚,对需要重点了解的知识点加以强调。制作准备PPT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检索技能、阅读能力、写作表达、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6]。而且PPT展示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的技巧。现代医学不仅要求医生会治病,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能力包括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同事的沟通、和其他部门行业的沟通等等。因此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PPT的展示环节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年轻医生和医学生的表达能力。
3.3主题引导模式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完成主题展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建立比较系统的重症专业知识体系,而且还锻炼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能力,比如文献检索、外文阅读等等。这些是通过常规教学过程难以获取的。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也会更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难点在哪里,从而对主题设置进行不断调整,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在设计主题相关问题和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带教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也会有较快速的提高,。因此主题引导模式的教学方法有良好的互动效果,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主题引导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教学相长,在重症医学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大为.重症医学发展的又一个十年——写在重症医学专业学科建立十周年的日子[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18,4(03):221-222.
[2]刘文华,韩秋媛,李文志.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本科教学现状和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4):55-56.
[3]何先弟,汪华学.重症医学本科教学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7):1138-1140.
[4]王铁军.浅析“主题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85-86.
[5]张永生,袁军,杨宪法,等.主题组织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04):629-630.
[6]彭亮,焦顺昌.主题医学汇报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02):363-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