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7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开放式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其手术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四肢骨折;开放性手术;切口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王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323-324.
0引言
作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四肢骨折多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有关。开放性手术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方法[1]。目前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证实,但由于受到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器械清洁度等的影响,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为了评估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7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开放性手术治疗。依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3±3.4)岁。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1±3.5)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即参照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制定手术室护理方案:
(1)术前访视。术前1天给予四肢骨折患者术前访视,为患者介绍手术流程、预期疗效、术中与术后注意事项等知识,告知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可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通过术前访视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的依从性,协同患者共同参与到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控工作中。
(2)术前感染风险评估。分别从四肢骨折患者的年龄、是否有感染史、营养状况等方面展开评估,将伴有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均纳入重点监护范畴,分别于术中、术后,动态结合患者的状况,制定感染预防方案,以实现对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控制。
(3)术中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配合医师的手术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因手术切口长时间暴露形成的感染风险。术毕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术后护理。术后及时为四肢骨折患者更换辅料,频繁检查患者切口的愈合状况及皮肤颜色,如发现红肿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术后确保患者营养供给充足,以提高其抵抗力,间接降低切口感染风险。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 18.0软件为统计工具。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共7例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23.33%,观察组仅1例感染,切口感染率2.27%,χ2检验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显著(χ2=7.83,P<0.05)。
3讨论
近年来,四肢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随着开放性手术在临床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不断普及,术后切口感染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事实上,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形成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年龄。老年人是四肢骨折的高发群体,这一现象主要与老年人的骨骼退化有关。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骨骼不断退化,且更易表现出骨质疏松,当受到摔倒、交通事故等因素干扰时,这一群体发生四肢骨折的风险较高。
(2)手术时间。四肢骨折患者的开放性手术中,需做好坏死组织清除、骨折复位等工作,耗时较长[2]。由于四肢骨折患者切口皮肤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导致其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增加。
(3)骨折损伤及手术创伤。四肢骨折患者因骨折、开放性手术带来的损伤影响,干扰机体血液的正常供应,形成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增加切口感染风险[3]。
(4)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这一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患者机体抵抗力、免疫力这一途径,诱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这一因素来看,为了降低四肢骨折患者的感染风险,应做好患者的营养供给。
(5)临床护理。临床护理也是影响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主要因素。如术中护理配合不佳、术后切口护理不当,均容易造成切口感染,进而加剧四肢骨折患者的痛苦体验。这种状况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现状来看,为了降低四肢骨折患者的切口发生率,更新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势在必行。
切口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加剧四肢骨折患者的痛苦体验,影响切口的愈合,还会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积极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切口感染的预防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器械消毒等基础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切口感染影响接受开放性手术的四肢骨折患者的预后,医院需定期使用消毒液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消毒,并保障手术器械的消毒质量合格。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连台手术时,更需要重视相关手术物品的消毒,以确保手术室环境达到灭菌要求[4]。
手术室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本研究依据四肢骨折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制定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由于所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阻断诱发切口感染原因与感染之间的关联,因此,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可得到显著控制。将其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本研究将74例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感染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P<0.05)。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所得成果与古再丽努尔·麦麦提等的研究基本一致,其在研究分别给予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9.17%(P<0.05)。事实上,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干预之间的关联机制为:手术室护理直接决定手术室环境质量、护理人员手卫生等,而手术室无菌环境质量、护理人员手卫生等则是造成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随着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指标也可能出现相应的变化。两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为: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更加关注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基础护理、术后功能康复等,其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切口感染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相比之下,手术室护理干预则属于一种针对性较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它要求护理人员结合四肢骨折患者的既往护理经验及有关资料,分析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原因,并逐一根据切口感染的形成原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相对较低。根据上述结论,这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医院可于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推行手术室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风险。此外,护理人员还需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在康复锻炼中的积极表现。当患者出现依从性下降或对康复锻炼表现出排斥时,应及时以适宜方式帮助四肢骨折患者理解坚持康复锻炼对改善其术后活动功能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坚持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以促进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阎胜娟,朱庆巍,冯国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4):80-83.
[2]熊海红.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88-89.
[3]武丽媛.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5):229-230.
[4]古再丽努尔·麦麦提,帕力旦木·艾比布拉.探讨手术室护理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3):282-2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