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索敬老院五保老人的自尊影响因素及其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老年抑郁量表简版(GDS-15)、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南宁市农村敬老院249位五保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五保老人的自尊水平不高,总分均分为(27.44±3.39),健康自评及兴趣爱好对自尊有预测作用(β=0.353,0.211,P<0.05);(2)五保老人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3.5%、26.3%;(3)自尊能负向预测老年人的抑郁焦虑情绪(β=-0.469、-0.199,P<0.01)。结论应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加强医疗保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尊的同时,维护心理健康。
关键词: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自尊;抑郁;焦虑
本文引用格式:招俊华,石广念,莫云杰,等.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的自尊及其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81-282,284.
The Self-Esteem of Five Guarantees Olders in Rural Nursing Hom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epression、Anxiety
ZHAO Jun-hua,SHI Guang-nian,MO Yun-jie,CHEN Chun*
(Nanni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Guangxi)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estee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the five guarantees at rural nursing home.Methods A sample of 249 five guarantees live at rural nursing home were assed with self-esteem scale(SES),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15),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compiled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Results Elderly people's self-esteem level is not high,the total score was divided into(27.44±3.39);Health self-assessment and hobbies have a predicted effect on self-esteem(β=0.353,0.211,P<0.05).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as 13.5%and 26.3%respectively.Self-esteem can negatively predic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elderly(β=-0.469,-0.199,P<0.01).Conclus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strengthen medical care,enrich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elderly,improve self-esteem and maintain mental health.
KEY WORDS:Five guarantees olders in rural nursing home;Self-esteem;Depression;Anxiety
0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中国老龄化的特点在于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而五保老人是当前农村最特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缺失正常家庭应有的成员结构的同时,丧失劳动力优势、缺乏收入积累、难以利用公共设施等,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和边缘[1]。研究显示,年老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一系列负面情绪,这些生理和情感上的变化将直接导致他们的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下降[2]。自尊是个体欣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3]。有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其发生率在15%[4]以上,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自尊是影响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尊水平低者社会焦虑水平也高[5]。因此,本文针对五保老人的自身脆弱性及心理健康问题,选取了广西南宁地区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敬老院五保老人的自尊、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敬老院五保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市邕宁区、青秀区两个城区,其所管辖范围内的五保户敬老院共9所,对其中所有60岁以上符合入组条件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在敬老院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②神志清楚并无沟通障碍;③无急性病及慢性病急性发作;④能独立或协助下完成调查。调查人数280人,当场回收有效问卷249份,有效率为88.9%。
1.2调查工具
(1)自编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健康状况自评及兴趣爱好等。(2)自尊量表(SES)[6]:该量表由Rosenberg编制,用于测量个体的自尊水平,由10个项目组成,项目采用四级评分:非常不符合、部分不符合、部分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1~4分,把各项目得分之和作为自尊感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自尊感体验越强烈。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6。(3)老年抑郁量表[7],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简版(GDS-15)评定,该量表是专为老年人创制并在老年人中标准化了的抑郁量表,简版共15题,总计15分。评分标准为:GDS总分≥6分者,本文称为有抑郁症状。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1。(4)焦虑自评量表(SAS)[7],由Zung于1971年编制,用于评定个体的焦虑主观感受,共20个项目,评定分4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依次评为1、2、3、4分,将各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标准分=5/4*总粗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3。
1.3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一对一进行询问及填写。发放问卷之前,征得老年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结束后当场检查,发现疏漏及时补充及修改。每人次调查约需15-20分钟。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使用了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样本统计描述
敬老院五保老人年龄60-97岁(平均76.03±8.10岁),各人口学指标分布如表1。自尊得分为(27.44±3.39);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3.5%,共有18人GDS得分≥6,有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26.3%,共计有35人SAS得分≥50,有焦虑症状。
2.2自尊的影响因素
为进一步考察老年人自尊的影响因素,以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健康自评及兴趣爱好为自变量,以老年人的自尊水平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及兴趣爱好对其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健康自评状况越好、有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其自尊水平越高(β=0.353,0.211,P<0.05)。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对老年人自尊的预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老年人自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自尊与抑郁、焦虑均有明显相关(r=-0.495、-0.314,P<0.01)。见表3。
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抑郁焦虑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健康自评以及兴趣爱好为第一层自变量,以自尊为第二层自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学统计变量后,自尊对抑郁焦虑的预测都做出了新的贡献,解释的变异量分别增加了30.8%、24.7%。见表4。
3讨论
随着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五保老人进入到乡镇敬老院得到看护和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五保老人的生存压力,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存境遇[8]。但年老带来的机能下降、疾病的增加,以及对他人照料的依赖,容易使得他们产生无用感和自卑感。调查显示,敬老院五保老年人的自尊水平为(27.44±3.39),低于学者谢其利[9]对农村留守老人自尊水平的调查结果(28.42±3.54),可见五保老人的自尊水平并不高。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农村敬老院老年人自尊的人口学因素依次为健康状况自评及有无兴趣爱好。一方面,躯体健康是老年人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生理条件,年老易受慢性疾病的影响,健康状况的变化会让老年人体会到更多体能下降和死亡逼近的感觉,健康状况差者自尊感进而下降,学者黄胜昌[10]等在对南宁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调查中指出社区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自尊状况低,证实了健康状况差者其自尊水平会受到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敬老院老年人多缺乏社会支持,有较强的孤独感,通常会对健康作出过分的悲观评价,形成错误的习惯性思维,又会反过来影响老年人的自尊水平[11]。兴趣爱好也是影响老年人自尊水平的因素之一。五保户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儿无女或没有亲人照顾,长期居住在敬老院中,生活单一,社会交往少,若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娱自乐或找到兴趣爱好,可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因通过适当的娱乐活动、体育锻炼,不但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改善情绪,同时还可增加与其他老年人相互交往和接触的机会,增进感情的同时,强化了自我观念和提升自尊感[12]。
数据显示敬老院老年人的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3.5%、26.3%,稍低于学者谢姣[13]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对城市空巢老人的测查结果(15%,29.3%)。可见抑郁焦虑症状在老年人中仍有一定的比例,即便在五保老年人采用集中供养方式后,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生活照料方面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提高,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学者在研究中也指出养老院老年人因其社会功能减弱,居住环境的特殊性,也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4]。
相关分析表明,自尊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即自尊水平越高,抑郁焦虑水平越低。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层次回归分析表明,老年人的自尊水平对其抑郁焦虑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老年人的自尊水平越高,其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技能的主观评价,是评价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多数研究都表明自尊与抑郁密切相关,并且自尊能够预测抑郁的产生[15]。消极的自我评价是抑郁患者很常见的一个自我体验,当低自尊老年人身处困境或面临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没有信心,容易放弃,难以渡过难关,因而容易陷入抑郁情绪。高自尊者自信乐观,应对能力强故而较少地陷入抑郁。焦虑是在压力条件下最常见的负性情绪之一,焦虑持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抑郁,自尊同样能有效预测焦虑情绪。这与原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6],低自尊的老年人基于不被亲人或社会接纳的现实、身处困境和不堪的过往经历,易体验到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在年老有限的社交圈子中很难相信对方,更易产生焦虑。
上述结果提示,在物质条件和生活照料逐渐改善,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仍反映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自尊水平不高、焦虑抑郁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我们在给与老年人照顾的同时,还应加强医疗救助,预防保健和控制疾病,并注重娱乐设施增加,尽可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在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同时提升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常亮.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回顾与文化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3):101-109.
[2]Park SH,Han KS,Kang CB.Effects of exercise programs on depressive symptoms,quality of life and self-esteem in older peopl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014,26(4):219-226.
[3]Darlene DST,Thaís GCM,Maycon SP,et al.Quality of life and self-esteem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mity[J].Ciência&Saúde Cooetiva,2016,21(11):3557-3564.
[4]李晓敏,韩布新.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96-3499.
[5]Van Tuijl LA,De Jong PJ,Sportel BE,et al.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and their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social anxiety:a longitudinal study in adolescents[J].J Behav Ther Exp
Psychiatry,2014,45(1):113-121.
[6]林修全,黄子杰.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条目8处理方法的再讨论[J].中国校医,2010,24(4):263-265.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217-219.
[8]肖林生,陈思敏.茂名市电白区农村五保户供养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4):351-354.
[9]谢其利.人格、自尊与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3):373-375.
[10]黄胜昌,王海琴.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自尊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70-271.
[11]俞晓利,陶婷,王利刚,等.养老院老年人身心健康与自我控制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7):638-641.
[12]洪思征,张健,刘向东.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4(37):2010-2011.
[13]Karakaya MG,Bilgin SC,EKicj G,et al.Functional mobility,depressive symptoms,level of independence,and quality of life the elderly living at home and in the nursing home[J].J Am Med Dir Assic,2009,10(9):662-666.
[14]谢姣,高艳斌.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1(29):2785-2786.
[15]裴福华,李维青.自尊与抑郁的研究综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7(1):42-44.
[16]薛松,李永鑫.大学生的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焦虑、抑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37-5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