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在围生期产妇助产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5 09:52: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围生期产妇应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助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700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在围生期应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助产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并改善母婴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化护理;围生期产妇;助产;妊娠结局

本文引用格式:陈淑菁.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在围生期产妇助产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01-302.

0引言

分娩是一种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在分娩过程的产力、产道、胎儿等因素会对产妇的产程及妊娠结局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对母婴安全造成威胁。由于优生优育理念不断深入,产妇及家属对临床的护理要求逐渐升高,因此,围生期护理与母婴结局的密切相关,因此在围生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围生结局[1]。传统的护理措施存在程序混乱、服务态度欠佳、突发事件准备不足等缺点,易导致产妇及其家属产生不满,进而引发护患纠纷。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对围生期的整个产程中采取针性、有顺序时间性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改善产妇在助产过程中的分娩结局[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围生期产妇应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助产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700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观察组中,分娩时年龄为23~35岁,平均为(26.65±3.17)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为(38.25±2.31)周;初产妇247例,经产妇103例。对照组中,分娩时年龄为23~34岁,平均为(26.28±3.09)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为(38.13±2.26)周;初产妇250例,经产妇100例。产妇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

 
纳入标准:①分娩者均为单胎分娩;②均对本研究均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存在意识障碍者;③治疗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导、常规查房、相关检查项目提醒及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相关护理常识指导,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

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化护理干预,包括:①成立临床路径化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担任临床路径护理组长,所有成员于护理前统一参加相关知识讲座与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临床路径护理的理论及操作知识。②制订临床路径化护理表:临床路径护理表包括产前检查、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护理表格中的内容采取护理干预,完成后由产妇确认,对无法完成的内容应标注原因。(1)产前检查:护理人员应提前对各项检查项目的时间和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并告知患者合理安排时间,对存在高危或突发急症者给予绿色通道特权,进行优先检查。(2)开展健康宣教:定期开展围生期健康知识讲座,向产妇普及相关健康知识,以使产妇能够了解其在分娩期间易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预防措施。(3)心理干预:对存在不良情绪的产妇给予针对性疏导,及时询问产妇对护理措施的意见,给予修改。(4)产时护理:产时应叮嘱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对产妇的心理感受进行密切的观察,通过言语鼓励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以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5)产后护理:产后将新生儿抱至产妇床前,使产妇心中充满成功的喜悦,以保持常积极的心态。(6)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出院后以电话的形势督促产妇进行及时复查。③建立临床路径化护理监督机制:护士长应不定时抽查临床路径护理表格的落实情况,收集并对不合理问题进行剖析,通过会议商议后进行修改。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自然分娩)及分娩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产后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获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率来表示,并实施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来表示,并实施t检验;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的各产程时间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等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
 

2.2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
 

2.3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经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后的自然分娩率为77.71%,剖宫产率为22.29%;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的自然分娩率为55.14%,剖宫产率为44.8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更高,而剖宫产率更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
 

3讨论

在围生期的助产过程中,产妇面临着身体及心理的双重压力,易受到刺激,若围生期护理措施不到位,会母婴结局造成影响,因此,围生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3]。传统的围生期护理存在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落后、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等较多不足之处,易导致产妇及其家属出现不满情绪,进而产生护患纠纷。临床路径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目前广泛应用于产科助产中。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以相关医护人员建立临床路径化护理小组,并制订产前检查、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等临床路径化护理表,以有序化的制度及章程化的规范进行护理,大幅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建立临床路径化护理监督机制,保证临床路径化护理能够有效的实施,针对存在的予以及时整改,以期为产妇提供最适合的护理措施。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尿潴留、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围生期护理过程中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陈丽芬的研究结果证实[4],实施护理后患者的阴道顺产率明显升高(88.33%vs66.67%),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缩短;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自然分娩率更高,剖宫产率更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围生期护理过程中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并有效缩短了产妇的产程时间。分析原因可能为:(1)通过临床化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能够熟知其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同时产妇也能够详细了解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措施的目的,使得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其家属形成了紧密、和谐的团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2)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将通过采取统一培训措施,有效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素质,进而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临床路径化护理通过健康宣教,提升产妇分娩认知,增加自然分娩信心。(3)临床路径化护理可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适合产妇的护理措施;同时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教育指导,有助于产妇更加详细的了解婴儿护理操作及产后相关护理知识,加速术后恢复,提高产妇的满意度。(4)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更注重护理的细节与护理措施的个性化,使得护理工作科学有序得进行,为产妇提高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提高产妇满意度,有效改善围生期结果[5]。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化护理对围生期产妇的助产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杰芳,杜素苹,韩娜.路径化护理措施在围生期产妇助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20-123.
[2]甘新春,李萍,宋亦萍.责任制助产士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4):176-177.
[3]刘春芳,谢金莲,万九菊.阶段行为转变理论在孕产妇围生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7,15(4):451-453.
[4]陈丽芬.个性化全科护理模式在产妇围生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146-147.
[5]周粉扣.围生期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1)2987-29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0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