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广西壮瑶医药振兴计划下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模式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1 14:19: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在解决社会养老、老有所医和养老服务三大难题上,然而,由于我国没有社会养老的传统,老年人长期依靠家庭养老,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退化,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护理都摆到国家和社会面前,成为许多老年人需要解决的困扰。壮瑶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壮族与瑶族同胞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总结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并形成其医药体系。同时,在广西区政府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相关文件指导下,壮瑶医药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我院在既往对于广西壮族、瑶族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与当地医疗机构和民间医生进行座谈,实地考查民间医生的医疗场所及施治过程等,对广西瑶族地区壮瑶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医养结合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以便于今后对策的形成。

关键词:医养结合;广西;壮瑶医药;服务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戴建业,张曼,武丽,等.广西壮瑶医药振兴计划下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模式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59-60.

0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为老年人寻求最佳的养老模式,如推行“健康中国2020”发展战略,启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健全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把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列入了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在这些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通过“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形成适用于老年人的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即“医养结合”成为了国家倡导的养老新模式。

\

 
截至2013年,广西60岁及以上人口达635.8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13.68%。广西养老与养生健康资源非常丰富、得天独厚,不但拥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世界著名的北海银滩、世界长寿之乡的瑶族巴马,还有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建设载体单位的壮瑶医药医养结合人才小高地。目前,广西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老龄事业发展十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宽,广西完全有条件有希望打造成为全国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发展大省区和世界著名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发展基地,为发展养老养生事业、产业,增进老年人健康、幸福做出贡献。

壮瑶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壮族与瑶族同胞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总结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并形成其医药体系。同时,在广西区政府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相关文件指导下,壮瑶医药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我院在既往对于广西壮族、瑶族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与当地医疗机构和民间医生进行座谈,实地考查民间医生的医疗场所及施治过程等,对广西瑶族地区壮瑶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医养结合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以便于今后对策的形成。

1养老方式的国内外现状

1.1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由专门提供养老床位的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院舍式、住宿式的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生活料理、卫生保健服务、群体活动、心理慰藉等,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1]。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较早,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和管理已经较为完善。欧美国家养老服务机构在设计上十分注重人本化理念,从老年人的需求和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选址一般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院舍中配备电梯、无障碍通道,房间内配备紧急呼叫系统等[2-3]。同时,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推出附加服务,如临床咨询服务、为疾病或受伤康复者提供家庭护理服务、理财计划与可行性学习服务、项目管理与规划等,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服务的对象和功能一般可分为针对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老年人的老年公寓、普通老年护理院等和针对存在认知缺陷或生活自理障碍老年人的专业老年护理机构[4]。

在美国,养老服务机构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普通老年照护机构,主要为不需要医疗服务及全天生活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住宿和一般照料等服务;第二类为中级老年护理机构,主要为没有严重疾病但需要全天监护和生活护理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第三类为专业老年护理机构,主要为需要全天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照顾但不需住院治疗的老年人提供经常性医疗服务和全天生活护理服务等[5]。

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一般包括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机构、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6-8]。社会福利院主要面向城市无法定赡养人、无固定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敬老院主要面向农村“五保户”老人;老年公寓是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生活设施齐全、公用设施配套完善、可供老年人长期居住的养老机构,服务对象面向社会上的老年人,有的老年公寓仅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有的机构则可以接收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老年康复机构、护理院主要收治患有慢性病如老年痴呆、中风偏瘫等的老年人,除了为入住老人提供看护照料之外,还要对老人进行康复治疗。由于老年康复机构、护理院的收费远低于住院治疗,此类机构对于患有慢性病且长期需要获得医疗服务的老年人而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临终关怀机构专门收留年迈久病、将不久于人世的老年人,主要以减少入住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痛苦、进行姑息支持治疗为服务目标。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养老机构在功能和服务对象上存在交叉现象,难以十分清楚地按照老年公寓、护理院或者康复、临终关怀机构进行分类,多数养老机构中的入住老人中既有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老人,也有患有老年痴呆和中风瘫痪等慢性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在提供的服务方面也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生活照料也包括医疗护理、康复训练、文化娱乐、临终关怀等内容。

1.2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主要由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来赡养照顾老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虽然我国老年人多数仍选择家庭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己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家庭规模逐渐趋向小型化、核心化,同时社会的发展带给家庭中年轻一代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由家庭担负的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9]。

1.3社区养老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卫生服务、长期护理服务支出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既有的鼓励体弱和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的政策。现在部分国家已经转向基于社区的养老新方式,英国、瑞士、丹麦、荷兰等国家转而支持家庭和社区提供高质量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在我国,社区养老可以让老年人在家或社区内就近接受老年服务,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综上所述,机构养老是顺应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组织结构、服务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与家庭养老及社区养老方式有巨大的差异,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相比,机构养老可以通过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分担家庭的养老功能;与社区养老相比,机构养老服务能够为老年人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老人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可见,机构养老作为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力补充形式,已经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老服务供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壮瑶医药医养结合模式提出的可能性

2.1壮瑶医药蕴含丰富的养生养老药物及方法


广西的壮族和瑶族,以长寿人数众多闻名遐迩。壮瑶医药是壮族和瑶族的本土医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地域性特点,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至今仍是广西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壮医瑶医通过症状、体征、舌象、眼象、脉象等辨病立法,处方用药,综合调理,既能够从整体上调节脏腑功能,又能够因人因地因时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有效平衡机体、调补气血、增补正气、延缓衰老的效果,且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可通过药物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理疗等多种方法并用,更能达到缓解病情、消除病症、康复保健的目的。如何更好地将壮瑶医药融入到养老体系的建设中,是摆在广西壮瑶医药与医养结合人才小高地面前的首要任务和问题,也是壮瑶医药“医养结合”模式提出的初衷[21]。

2.2针对老年人群的各级政策奠定医养结合建设基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的老龄事业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老年医疗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如《卫生部关于印发〈护理院基本标准(版)的通知》。同时,卫生部于2011年3月15日印发了《护理院基本标准(版》。该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明晰了护理院的功能定位:护理院的服务对象是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护理院应当至少设置内科、康复医学科和临终关怀科,为老年人及患者提供康复促进、医疗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第二是提高了科室及人员配备的要求。2011版《基本标准》将科室设置细化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职能科室,而在人员配备方面,对专兼职医师、护理人员以及医技人员作出规定,不仅对配备数量要求有所提高,而且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科室及人员的科学配备更加有利,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问题,各地也出台了一些促进老年人医疗服务发展的政策,如上海市、杭州市、北京市等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相继出台了《上海市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基本医疗保障试行办法》、《杭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以及《关于实施本市城镇无医疗保险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办法[10-13]。这些地区的试点经验将为我国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设计和方案选择、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区内聚居以壮、瑶为主的少数民族,并且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壮医学、瑶医学,为了更好的发展民族医药,2011年开始陆续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南宁市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不仅可更好的促进壮瑶医药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民族医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也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开展提供了特色保障。

综上可见,壮瑶医的养生理论与方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积累,既有别于现代西医理论强调手术和化学药物等人为干预措施,同时,与传统的中医相比,在继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具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养生措施,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和人体的规律来解决身心上的各种问题,使人达到自然而然、自在、健康。随着国家对于民族医学保护措施的出台,壮瑶医学逐渐走出大山,为世界所知晓,期冀在不远的将来,瑶医学作为一朵新兴的民族之花,在养生保健领域中大放异彩。

我国面临老年人口基数大及健康程度不容乐观,且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的现状,导致老年人医疗需求增长快速,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渐趋严重,但另外一方面,养老机构提供床位数量少,服务内容和类型缺失,且没有明确的划分和标准,导致失能、半失能老人无法享受到医疗诊治、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内容,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而且对于子女赡养老年人无地可去的局面,亦是反映了社会需求有效供给不足[14]。因此,我们提出设想可否结合地域优势、专业特色,建设集医养结合于一体适宜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模式?引发我们思考与研究。

\

 
参考文献

[1]李骏.多元化养老[J].社会观察,2007,4(4):8-11.
[2]邹益民,孔庆庆.欧美国家老年公寓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8,371(3):193-196.
[3]桂世勋.合理调整养老机构的功能结构[J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33(4):97-101.
[4]ManuelEskildsen,ThomasPrice.NursinghomeeareintheUSA[J].GeriatrGeronto lInt,2009,9(1):l-6.
[5]GarasenH,MagnussenJ,WindsPollR,etal.ElderlyPatientsinhosPitalorinan iniennediatenursinghomedePatnent-costanalysis[J].TidsskrNorLaegefor en,2008,128(3):283-285.
[6]尤黎明.试论老年照护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04,4(l):9-12.
[7]黄成礼.社会中为老年人口提供健康照顾的形式及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29(l):10-12.
[8]李丹,许鑫,薛素萍,等.唐山地区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现状调查[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711-712.
[9]杜雪平,董建琴,王建法,等.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现住老人基本情况调查[J].中全科医学,2006,9(13):1098-1099.
[10]WHallAL,CollingKB,KolanowskiA,etal.Faetors assoeiated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ith dementia[J].Gerontologi st,2008,48(6):721-731.
[11]复寿劳.浦东老年人的养老意愿[J].社会,1997,1(11):1l-12.
[12]宋宝安,杨铁光.东北老工业基地养老方式与需求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3):72~78.
[13]韦云波.贵阳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2):47~51.
[14]张曼,戴建业.瑶医养生理论在医养结合服务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12):64-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9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