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置宫内节育器联合球囊尿管预防宫腔再粘连效果的探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患者均行trca,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术毕根据患者情况将宫内节育器置入宫腔内,研究组术毕将球囊尿管置于宫腔内再置入宫内节育器。所有患者进行戊酸雌二醇、黄体酮用药方案。结果研究组月经恢复、治疗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置球囊尿管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效果要好于单纯放置节育器。
关键词:宫腔粘连;球囊尿管;预防
本文引用格式:李小平.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置球囊尿管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73.
0引言
临床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宫腔再粘连的方法很多,效果参差不齐,主体治疗方向是以球囊尿管为主,此次针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置宫内节育器联合球囊尿管预防宫腔再粘连效果进行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128例,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仅针对子宫内膜受损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月经量、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分级、病情诊断等临床资料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行TRCA,术毕向宫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剂量根据患者情况。对照组术毕根据患者情况将宫内节育器置入宫腔内,研究组术毕将球囊尿管置于宫腔内,球囊内注水,于术后第5 d后取出,再置入宫内节育器。所有患者进行戊酸雌二醇、黄体酮用药方案,方案为术后第2 d起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每日1次,每次6 mg,持续21 d;术后第12 d给予黄体酮胶囊口服,每日1次,每次200 mg,持续10 d;停药后于撤退性出血第5 d重复前述给药流程,持续3个疗程[1]。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复查,宫腔镜检查判断标准[2]。治愈:月经恢复增加量为正常的80%以上,宫腔形态满意,粘连完全分离,无其他临床表现;显效:月经恢复增加量为正常的20%-80%,宫腔形态基本恢复,粘连未完全分离;无效:宫腔形态不满意或(和)月经无明显变化,粘连未完全分离。总有效=治愈+显效。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或P<0.01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月经恢复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月经量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月经量、月经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宫腔粘连是导致女性闭经、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于宫腔粘连治疗原则包括分离粘连、促进内膜修复、预防粘连,最佳方案就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CA),该术在分离粘连方面作用显著,但促进内膜修复以及预防术后再粘连的作用是有限的。宫内节育器可以使子宫壁的新鲜创面能够被有效隔离,另外还可以让宫腔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可以刺激子宫内膜释放扩张血管的物质,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增加月经量。但据随访示,单纯采用宫内节育器患者仍有着较高的再粘连发生率[3],本研究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再粘连发生率高达25.01%。球囊尿管可将宫腔充分扩张,采用大剂量雌激素方案可促进子宫内膜沿球囊表面快速增殖、修复。在研究中,研究组术后3个月在月经恢复情和治疗效果对比中均优于对照组,显现出该方法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置球囊尿管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效果要好于单纯放置节育器。但本文临床治愈率仍仅为56.25%,可能该类患者属于较为严重的宫腔粘连或有较高的宫腔感染,另外本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关于宫腔粘连患者采用球囊尿管预防再粘连的技术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罗芳,李丽琴.透明质酸钠对预防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8):87-89.
[2]张博,叶红.宫形球囊和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后宫腔粘连的比较[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8,45(5):593-595.
[3]余锦芬,赵琴.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TCRA术后预防再次粘连方法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7):628-6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