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诊治,统计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腹腔镜诊治,且获得了明确的诊断结果,其中肝破裂出血、脾破裂出血、小肠破裂及大网膜破裂出血分别33例、15例、29例、15例;71例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余21例患者经腹腔镜检查后转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为1.1~3.2h,平均为(2.1±0.2)h;患者住院时间为7~12d,平均为(8.1±0.2)d;所有病例出院后均接受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均未出现腹痛、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QOL-100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闭合性腹部外伤者,尽早给予腹腔镜探查,能及时作出正确诊断,该技术能将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融合为一体,促进患者病情转归进程,优化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外伤;腹腔镜;临床诊治;效果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王振华,杨海超.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22,124.
0引言
闭合性腹部外伤通常发生在工业生产、交通事故及生活事故等中。恶心呕吐、不间断性腹部胀痛、转移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皮肤粘膜苍白等是本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具有起病急促的特征,而内脏功能损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且通常会伴随其他部位的损伤,可能会掩盖闭合性腹部外伤的病史与体征,对疾病临床诊断形成不良影响[1]。因此,临床针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经常需要进行数次检查、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作出诊断,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笔者采集96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探究腹腔镜探查在本病临床诊治中起到的作用,现将具体情况作出如下分析与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共计96例患者,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18~58岁,平均(34.2±4.3)岁,从受伤至住院经历的时间为2~28h,平均为(9.6±1.4)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5例,高处坠落伤20例,钝器伤11例。所有病例均伴有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其中局限性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分别为65例、31例。血压90~110/65~85mmHg,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休克症状。B超检查发现疑似肝挫裂伤23例,脾挫裂伤18例;72例患者提示有腹腔内积液。腹部x线检查:膈肌下未形成游离气体。未接受CT检查。
1.2方法
73例患者给予全身麻醉,23例行硬膜外麻醉,对全麻者上腹部进行治疗,硬膜外麻醉者接受下腹部治疗,在脐下做长度为1cm切口,把观察孔放置在腹腔镜内,建立CO2气腹(1.33KPa),依照可疑处选择并设定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多数情况下会选择2-3个可疑部位,在确保临床诊断准确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病况予以相应处理,依照由上至下的次序探查腹腔,洗净腹腔中的积液与积血,明确病变位置。针对合并肝、脾实质性脏器损伤者,利用超声刀、电凝、凝胶海绵、蛋白质胶及止血纱布进行止血;针对小肠系膜出血者止血方法以电凝、缝扎或尼龙夹为主,因为内脏体积相对较小,故而需在腹腔镜因引导下进行缝合;针对多发性小肠损伤者,需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肠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指征主要有:胰腺充血肿胀、小网膜囊内出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并记录主要信息。分别在腹腔镜诊治前与末次随访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WKOQOL-100)[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输入SPSS 22.0软件包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2结果
入组的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检查,并获得了明确的诊断结果,其中肝破裂出血33例,脾破裂出血15例,小肠破裂29例;腹腔积液相对较少,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小肠破裂口横行修补,数次冲洗腹腔后放置引流管引流及15例大网膜破裂出血者。肝破裂者破裂口深度为3.6cm,长度为5.0cm,针对腹腔中积血800mL者给予缝合止血干预。15例脾破裂出血者被膜下出血、被膜下破裂依次有8例、7例,腹腔镜探查结果提示患者不存在显著的活动性出血表象;腹腔内积血400mL者放置引流管处理,4例中央型破裂出血者采用纱布压迫,针对腹腔中出血及血凝块1000mL者,在吸出积血后进行止血无效,转开腹常规的脾切除术。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为1.1~3.2h,平均为(2.1±0.2)h;患者住院时间为7~12d,平均为(8.1±0.2)d;所有病例出院后均接受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均未出现腹痛、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WKOQOL-100评分为(82.7±5.3)分,与腹腔镜诊治前(65.4±4.2)分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具有起病急促、病情危重、进展快速、变化多样等特征,最佳手术时机难以把控。过度的进行手术探查会让病患承受较大痛苦、损伤,且阴性探查风险相应增加;处理过于保守很可能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诱发不良后果[1]。
针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给予腹腔镜探查,能够达到诊断与治疗的双重目标,同时将手术对患者形成的损伤降至最低水平,特别是针对怎样治疗提供更直观的依据,进而更科学的确定治疗原则与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所有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出血位置经手术证实腹腔镜诊断准确,另外腹腔镜参与患者手术治疗,能明显减缩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本组患者手术操作平均时间为(2.1±0.2)h,有益于患者术后机能的快速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为(8.1±0.2)d,和徐建[4]等在研究中针对腹腔镜诊治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d明显减缩,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末次随访时患者WKOQOL-100评分为(82.7±5.3)分,与腹腔镜诊治前(65.4±4.2)分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腹腔镜用于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诊治,有益于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腹腔镜应用过程中,具有创伤轻微、腹腔状况观察直接且直观、视角广、能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率、针对部分外伤性疾病能直接在镜下进行处理、对传统开腹手术切口选择有指导性作用等诸多优势,但腹腔镜探查也有禁忌证:严重闭合性腹部外伤、生命体征波动性较大、预测出血量较大、有开腹手术史、腹腔粘连严重者等,均不能进行腹腔镜探查[5]。即便是以上病例具有腹腔镜探查指征,但是在基层医院,在医疗器械、设备仪器及镜下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应将医疗工作的重点放置在腹腔镜探查层面上,尽快诊断,并拟定可行的治疗方案,但不能过度的依赖腹腔镜治疗。
总之,临床针对闭合性腹部外伤者,尽早给予腹腔镜探查,能及时作出正确诊断,该技术能将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融合为一体,促进患者病情转归进程,优化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施志国.腹腔镜手术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8,42(03):216-217.
[2]周文明,杨萍.腹腔镜早期探查在钝性腹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35):54-55.
[3]肖启明,徐庆.腹腔镜在腹部闭合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3):34+36.
[4]徐建.窦天伟.陈听.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9(9):810-811
[5]韦杨年,袁美凤,蔡海权.腹腔镜在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中的应用及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7(01):28-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