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对突发性脑出血内科急诊救治时效性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0 13:19: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突发性脑出血的内科急诊救治的时效性。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抽选150例,且抽选的患者均采取内科急诊救治,根据发病-救治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79例,发病-救治时间<15 min,对照组71例,发病-救治时间≥15 min,对比两组内科急诊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86%)、死亡率(2.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80%、22.54%),且实验组脑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采取内科急诊救治十分关键,发病-救治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显著,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也越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突发性脑出血;内科;急诊

本文引用格式:郭红波.对突发性脑出血内科急诊救治时效性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89,91.

0引言

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比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比较大[1]。突发性脑出血属于脑出血的一种,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容易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当中,做好内科急诊救治十分关键。本文主要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抽选150例进行研究,通过发病-救治时间的不同进行对比,旨在探究分析突发性脑出血的内科急诊救治的时效性,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抽选150例进行研究,根据发病-救治时间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79例,男女患者比例为41:38,患者最高年龄70岁,最低40岁,平均(56.39±4.68)岁,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深昏迷19例、浅昏迷31例、嗜睡14例、神志清醒15例。对照组71例,男女患者比例为37:34,患者最高年龄69岁,最低41岁,平均(56.31±4.62)岁,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深昏迷17例、浅昏迷30例、嗜睡13例、神志清醒11例。收集两组各项临床数据,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突发性脑出血患者;(2)研究之前已经告知患者家属研究情况,取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书;(3)疾病存在有昏迷快、起病急,且存在明显的肢体肌力改变和瞳孔改变。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3)外伤所致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

\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急诊救治,具体操作如下:(1)院前抢救。接诊后,医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吸氧、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将患者体内缺氧的情况有效解决。同时,注重颅内压与血压的控制,以免病情恶化,完成院前抢救后,需要快速转至院内急救,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保证整个过程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震动。(2)内科急诊治疗。患者到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快速为患者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包括CT检查、病情评估等,对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进行准确了解,并且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案。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实时监测和记录患者包括呼吸、体温、血压、脉搏等在内的生命体征,并且快速了解患者发病情况与疾病史。完成检查后,通过内科急诊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运到相应的科室,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有效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针对因深度昏迷而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还需要及时切开患者的气管,采用插管治疗的方式保证患者氧气供应。同时为了降低患者脑部代谢情况,医护人员还可以在患者脑部戴冰帽,更好的缓解脑水肿情况。如果患者存在应激性消化溃疡、小面积出血等情况,还应该进行止血治疗,同时,对患者出血深浅、大小、位置等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在CT引导下做好穿刺,从而更好的实施抢救。实验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保证从发病-救治时间保持在15 min之内,对照组则从发病-救治时间≥15 min。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脑出血量等作为观察指标[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最后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6.0数据软件进行处理,脑出血量等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86%)、死亡率(2.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80%、22.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两组患者脑出血量比较

实验组脑出血量为(61.55±7.11)mL,对照组脑出血量为(82.58±8.51)mL,实验组脑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突发性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一种由于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该疾病发病概率相对较高,在脑卒中发病率中占据1/5以上[4]。该疾病诱发因素比较多,包括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瘤等,出现脑出血后,尤其是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5]。内科急诊救治属于抢救的一种,在内科急诊救治当中,尽可能缩短发病-救治时间,把握疾病最佳治疗时间,保证急救治疗效果,减少不良结局和并发症的发生[6]。因此,临床上更应该充分重视内科急诊救治前期时间的控制,通过更加高效的抢救方式、管理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抢救治疗措施,同时,在抢救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7-8]。

本次研究选择1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将发病-救治时间控制在15 min内的患者并发症、死亡率、脑出血量均明显更少,该研究结果与陈莹[9]在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采取内科急诊救治十分关键,发病-救治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显著,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也越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敏.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30-31.
[2]Fei L.Curative effect of surgery combined with nerve growth factor preparatio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J].急性病杂志(英文版),2017,6(3):107-111.
[3]夏志宇.急诊内科优质急救措施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3):67-69.
[4]Batley NJ,Bakhti R,Chami A,et al.The effect of patient death on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7,17(1):110.
[5]郭远标,张丽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3):128-129.
[6]戚文涛.微创清除术对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救治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8):94.
[7]迟娜娜,宗守凯.探讨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68-71.
[8]Chen G,Zheng M,Shu H,et al.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reduces apoptosis in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Neurosci Lett,2012,508(5):84-88.
[9]陈莹.急诊内科治疗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8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