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陈潮祖教授“筋膜”学说辨证情志病举隅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0 09:19: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深入学习陈潮祖教授《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探讨情志与筋膜、气血津液、五脏功能的关系,并举病案两则以示经脉弛张在情志致病中的重要性,为诊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筋膜;情志;陈潮祖

本文引用格式:XIAO Ye,贾波,李培,等.陈潮祖教授“筋膜”学说辨证情志病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254.

0引言

陈潮祖教授是著名的方剂学大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行医六十余年,著有“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通过学习其中的“筋膜”学说,深刻体会陈老的辨证思想:“一重五脏功能盛衰、五系经脉张弛[1]。五脏和经脉的节律性运动是机体循环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一旦经脉弛张异常则经脉的节律性运动失常从而引起循环的异常,激发各种病变。其中尤重经脉挛急病变;二重气血津液精不通、外泄、亏损,其中尤重阻滞病变”[1]。探讨在辨证中应重视情志内伤引起的经脉异常和气血津液疏泄失调之间的相互影响。

1情志内伤与经脉弛张,气血津液关系

情志所伤,是由人与社会关系失和而来。人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盛衰有密切关系,相互影响。五脏经隧弛张属心系神筋主宰,经隧应通达柔软,如果经隧弛张异常甚至打结,则五脏气血津液无法顺畅,呈现不通、外泄等现象,均与神筋弛张异常有关[1]。

现代脉搏信号采集的“喜”所对应的脉象主波峰较为圆滑平缓,幅度低,但功率谱峰值最高,频率最低[2],提示人在适度欢喜的状态下经隧血络舒张,脉缓,同时血管内传递的信号能量最高[2]。因此适度快乐的情绪对人有益,但过喜则血络突然舒张过度,血管内瞬间冲击压力增大,血随肺卫清气上升过多,严重者可致脑络破裂[1]。

焦虑抑郁、发怒常与肝系筋膜及肝的疏泄相关。现代脉搏信号采集的“怒”所对应的脉象主波峰尖锐,幅度很高[2],提示发怒使经脉挛急,情绪控制后逐渐缓解,愤怒情绪反复发作可致筋膜局部成为应力集中区而呈“疲劳”状态;而焦虑抑郁则呈长期渐进趋势,筋膜延展性变差,两者均可使脉管弹性逐渐降低,表现出脉弦,面部紧崩,眉紧锁,神色紧张,震颤。经脉紧张挛急后气郁肝经,经脉循行路线出现疼痛,如颈痛、慢性或严重头、背、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脉管弹性降低或微细动脉收缩筋挛,可使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抑郁患者高血压的风险约为正常人的1.6倍[3]。

《素问》曰:“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极度悲忧哀伤使心脏血络挛急则胸痹,严重者急速气滞于心脏底部而致非典型心脏病“心碎综合征”,心脏彩超或核磁共振可见心尖部气球样变[6];心系血络遍布全身,脾胃血络挛急则消化不良、呕吐;肺部血络挛急则上焦不通,肺失宣降见咳嗽气喘。

过度恐吓会引起强烈的恐惧和不安。惊恐与焦虑愤怒相比,从持续时间上呈一过性,但惊恐时瞬间能量很大,经脉挛急程度很高,表现出精神紧张惊叫、肢体僵硬、持物不稳、战栗腿软、心慌心悸,严重者心神失养致神昏跌仆、不省人事或厥亡。程度轻者事件过后即恢复常态,重者可经髓松弛致二便失禁、遗精、滑泄,脉代等[1]。

《素问》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用脑过度则心气停留而气结。致使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素问》又提到:“盖心为脾之母,母气不行,则病及其子”,致心脾同病。脾气虚弱则水谷运化失司,纳差且水湿不运,长期浸泡筋膜,则筋膜软塌,气血运行不畅。

\

 
2病案举隅

2.1失眠


患者宋某,女,17岁,2014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失眠3年。自述多年睡眠质量差,躺下就觉全身痛,无法入睡,次日起床活动后缓解。长期性急,动辄摔碗扔盘,偶感心前区域针刺样疼痛,大便干,手脚冰凉。现面色青黑,脉滑,舌红苔黄腻。病属“失眠”,证属肝郁化热。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养血。详方如下:丹皮15g,焦栀子15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5g,茯苓30g,白术15g,炙甘草5g。服三剂,水煎服,2日1剂,一日三次。

10月20日三诊,患者自诉证状缓解,尤其精神好转,手脚冰凉好转。现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效不改方,于二诊方中加入夜交藤10g,再服三剂。后反馈睡眠好转,身痛减轻。

按:肝主全身筋膜,患者性急易怒,情志因素引起经脉挛急。心脏血管归属于肝系筋膜,挛急则气血运行不畅,气郁化火,灼伤阴血,久则血虚,血脉失充,心神乏血濡养,神不安则失眠;血管挛急后形成瘀血阻滞见心前区域针刺样疼痛,气血运行不畅且睡眠中流动更差,不通则痛,因此晨起身痛,起床活动后气血流动加强则身痛缓解;气滞日久影响津液输布,肠道失润致大便干结。此案充分体现了陈潮祖教授经脉挛急并最终导致气血津液疏泄失常的论断,选用丹栀逍遥散,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炙甘草疏肝气,养肝血,柔肝阴,缓肝急;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利湿;丹皮、栀子分别清肝经气分血分之郁热;补而不滞,肝脾并调,气血兼顾。

2.2肩周炎

患者张某,女,45岁,2018年7月22日初诊。主诉:肩周炎5月。5月前居于湿地两日,晨起后觉左侧手太阴经,阳明经多处掣痛、酸痛。形体较胖,下肢怕冷,动则气喘;自诉平时多思;唇淡紫,脉寸关有浮数之象,尺稍偏沉,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证属少阴阳虚,气化不行。治以温阳除湿。详方如下:白晒参15g,附片15g,茯苓30g,白术30g,白芍15g,砂仁10g,五加皮15g。服六剂,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7月29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首日腹泻,先有水样便,后便中有泡沫样痰。次日下午开始上吐下泻,呕吐物中有大量泡沫样痰并伴有痰样清涕,吐止涕止。现气喘缓解,自觉腹泻后轻松,左手疼痛缓解,手臂后伸动作有所恢复。效不改方,于二诊方中加砂仁15g,法夏15g,陈皮15g,生姜30g进一步温化水饮、怯痰除湿,再服五剂。后反馈配合运动两月后痊愈。

按:脾主思,患者平素用脑过度,心气留而不走,心气不足因而脉虚数;思致心脾同病,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气血不充,卫阳虚弱,易感外邪,风寒湿中于左臂经络致经脉挛急而掣痛。并因经脉挛急,进一步防碍津气运行,气滞湿阻于三焦膜腠故多处酸痛[1]19。脾虚久而及肾,后天乏源则先天失养,肾阳虚损,阳不化气则水湿停滞而生痰饮。初诊用附子汤加减温阳化气,故温药反见腹泻伴痰饮但人感轻松,实为清阳升而浊阴降;而患者平素不见咳痰,但呕吐物中伴大量白色泡沫痰涎,为阳气振奋后有力排痰,湿去则筋膜挛急缓解。方中人参同附子温补少阴阳气,使心阳有根,卫阳有源,振奋心阳,实卫固表;术附善祛表湿,茯苓利湿;芍药柔肝缓急,使经隧和柔则有利于水津流畅[1]。

\

 
3结语

临床应用辩证当重视整体观孕育中医病因学说,情志外感交杂引起的脏腑经髓驰张与气血津液的失常,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即要重视人体的气血津液精的物质基础,也要重视人体基础物质流通的管道(筋膜,血管),只有管道畅通,物质基础充足,人体的循环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人体的细胞才能得到及时的营养。

参考文献

[1]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6-33.
[2]苏日娜.情绪与脉搏信号之间关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3]陈爱华,郑福妹.焦虑抑郁情绪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7):580-581.
[4]祁春雷,戴燕,杨鑫泉,等.浅谈Takotsubo综合征[J].中华内科杂志,2018,(1)65-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85.html
本文标签: 筋膜 ,情志 ,陈潮祖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