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15:46: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时段内我院90例白内障患者展开研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并发症17.7%,观察组4.4%,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引用格式:高瑞芳.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101-102.

0引言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常见疾病,临床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免疫与代谢异常、遭受辐射、中毒、外伤因素、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均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从而致使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引发白内障。该病发病人群主要为40岁左右人群,且随年龄增长,患病人数会出现逐年增长趋势[1]。本文旨在研究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9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做报道。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内我院接收的白内障患者90例展开研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女(24:21),年龄38-55岁,平均(46.56±5.45)岁,疾病类型:先天性白内障15例,外伤性白内障15例,老年性白内障15例;观察组:男/女(23:22),年龄38-56岁,平均(47.15±5.36)岁,疾病类型:先天性白内障16例,外伤性白内障14例,老年性白内障15例;对比分析90例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前散瞳,常规球周或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于患者角膜缘做切口(宽3 mm、深0.3 mm),将角膜内1.5 mm处的穿刺前房分离,前房内注入粘弹剂。撕囊镊撕囊,在囊袋中实施超声乳化;延伸切口至5.5 mm,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冲洗残余皮质和粘弹剂,仔细检查巩膜切口,仔细观察漏水情况。

1.2.2观察组: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前常规清洗结膜囊(庆大霉素),散瞳,局部麻醉,常规铺巾,开睑器开睑,固定上直肌,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于角膜上方作6 mm巩膜隧道切口,为反眉形;于9点钟位置作侧切口,长度1 mm,穿刺至前房,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旋转游离进入前房;于前房、核后方注入黏弹剂;分离后囊膜、晶状体核;将套器插入晶状体核下方,取出晶状体核,吸除残留皮质。于前房和囊袋注入黏弹剂,于囊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检查切口,无渗液后行结膜瓣复位操作,2 mg地塞米松+20000 U庆大霉素注入结膜,加压包扎。术后抗生素常规治疗,定时换敷料,每天1次[2]。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种术式治疗效果。

1.3.2对比并发症(术后炎症、角膜水肿、虹膜损伤、后囊破裂)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SPSS 22.0,计量资料用t、(±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进行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内眼压变化和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明显上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高(P<0.05);膜散光度治疗前后改善幅度不大,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见表1。


\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7%,观察组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

3讨论

白内障会导致患者视力出现下降,患者看东西模糊就导致躯体灵活程度大幅度降低,因此日常生活中极易发生跌倒事件;亦有报道指出:白内障患者出现车祸的人数是其他人的几倍不止,因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绪障碍;这些均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5]。而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外科手术为最有效和根本措施。传统白内障手术由于切口大、创伤严重,并且后期患者视力恢复速度较慢,因此逐渐被临床摒弃。近年来,临床将白内障手术研究方向逐渐转向复明率高、创伤危险低、加快视力恢复等方面。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和超声乳化术均是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最常见的两种术式,二者均实施表面麻醉,因此可以降低传统麻醉术式中所出现的麻醉风险。但超声乳化术会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造成影响,所以该术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角膜内皮细胞属确保角膜透明的组织,如若对其造成损伤,则无法再生。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会摘除晶状体核,其余各项操作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相同的,并且小切口术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并且该术式不受仪器限制,可明显减轻对角内皮细胞的损伤性从而保护角膜[6-11]。由于该术式具有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势,所以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与临床治疗白内障。

综上所述,常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秀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7.23(26):99-101.
[2]李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0):17-18.
[3]曹殿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4):327-328.
[4]殷先第.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51-52.
[5]朱安仑.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手术性散光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8):99-102.
[6]夏静.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智慧健康,2018,v.4(07):113-114.
[7]郭晓龙.硬核白内障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62-63.
[8]杨莉,李春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2):105-106.
[9]严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0):4326-4327.
[10]惠颖,帅开地,孔玲,等.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探讨[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6):497-499.
[11]秦智勇,陆章敏,梁志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125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5):700-7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