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Mri不同序列组合在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09:33: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评估中Mri不同序列组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对子宫内膜癌所具备的Mr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以t1Wi结合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t2Wi、t2Wi结合增强扫描等方式对肿瘤浸润肌层深度进行观察,同时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1Wi结合t2Wi判断准确率为73.33%,dWi结合t2Wi判断准确率为83.33%,t2Wi结合增强扫描判断准确率为90.00%,相较于t1Wi结合t2Wi,dWi结合t2Wi及t2Wi结合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更高(P<0.05),后两者判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Wi结合t2Wi及t2Wi结合增强扫描可更为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效果优于t1Wi结合t2Wi。

关键词:Mri;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

本文引用格式:崔学锋,梁文杰.MRI不同序列组合在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98,202.

引言

子宫内膜癌也被称之为子宫体癌,其是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1]。子宫内膜癌的易发人群为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女性,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病因尚无统一定论,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病和肥胖、高血压、不孕、外源性雌激素应用、糖尿病等有关[2]。磁共振成像(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实现多序列、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可清晰显示子宫不同解剖结构的组织形态,从而对子宫内膜癌病变程度进行评估[3]。本次研究就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评估中MRI不同序列组合的应用价值。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病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年龄40~73岁,平均(55.8±3.8)岁。包括10例绝经前女性和50例绝经后女性。临床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42例,月经量增多6例,阴道排液增多12例。全部患者手术治疗前均为其开展MRI平扫、DWI和增强扫描。

1.2研究方法

应用西门子SK500 1.5T磁共振扫描仪开展扫描,常规扫描时应用横轴位TSE T2WI,TE控制为106 ms,TR控制为4500 ms,层间距为0.6 mm,层厚为3 mm,矩阵256×256,FOV为200 mm;横轴位SE T1WI扫描时,TE控制为10 ms,TR控制为900 ms,层间距为0.6 mm,层厚为3 mm,矩阵256×256,FOV为200 mm;DWI扫描时,TE控制为83 ms,TR控制为4200 ms,层间距为0.6 mm,层厚为3 mm,矩阵256×256,FOV为320 mm,b值为800 s/mm2;增强扫描前采用15~20 mL钆喷葡萄胺按照3 mL/s的速度注射,扫描时间为增强剂注射开始后的20~30 s、60~70 s以及2~3 min。

1.3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T1WI结合T2WI、DWI结合T2WI、T2WI结合增强扫描序列组合的诊断准确率,MRI分期按照FIGO标准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T1WI结合T2WI判断准确率为73.33%(44/60),DWI结合T2WI判断准确率为83.33%(50/60),T2WI结合增强扫描判断准确率为90.00%(54/60),相较于T WI结合T WI,DWI结合T2WI及T2WI结合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更高(P<0.05),后两者判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


\
 


3讨论

正常子宫内膜所处的位置在机体子宫中央部位,T2WI表现为长带状高信号影,在修复期机体子宫内膜所具备的厚度通常为1~3 mm,而分泌期则会增加至4~6 mm,绝经期子宫开始逐渐萎缩,内膜厚度减小,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会使子宫内膜出现不规则厚度增加,生育过程中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0 mm,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5 mm为判断子宫内膜是否出现增厚的标准。子宫内膜癌的T1WI图像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不具备清楚的境界,因此所具备的诊断价值并不高;在T2WI上表现为略高信号,较正常子宫内膜表现更低;DWI表现为高信号,ADC表现为低信号,ADC值降低;开展增强扫描后可发现动脉期肿瘤表现为轻度强化,平衡期和门脉期表现为轻度渐进性强化,但强化程度不足正常肌层和内膜,其中具备最为明显比较的为平衡期肿瘤及正常子宫肌层。DWI信号发生变化和ADC值可对组织内所出现的水分子扩散情况进行有效反映,DWI信号发生的变化可对水分子所出现的扩散程度进行初步反映,ADC值可实现定量分析水分子所具备的扩散能力。MRI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分辨率均较高,可对子宫各层解剖结构进行清晰显示,因此可作为肿瘤手术前分期的重要手段,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T1WI结合T2WI判断准确率为73.33%,与前人研究报道基本相符。6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较小,因此信号未出现明显改变,6例患者误诊的原因主要为子宫肌层厚度较小,结合带无法清晰显示,从而导致结果判断出现误差,4例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症,肌层厚度明显增加,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从而使结果判断受到影响。DWI可对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进行有效反映,可将和组织含水量改变相关的早期形态学变化进行有效检测[4]。有资料报道称,在对子宫内膜病进行分期评价时,DWI联合T2WI的应用敏感度高于单纯应用T2WI[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DWI结合T2WI判断准确率为83.33%。10例误判患者中4例由于在检查前结果诊断性刮宫,从而导致宫腔内留有残血,导致判断受到影响,其余6例患者可能合并肌层出血,影响分期判断。由于子宫内膜癌和肌层不具备相同血供,因此开展增强扫描后,内膜癌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强化,且与肌层对比明显,可对肿瘤范围进行清晰显示[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T2WI结合增强扫描判断准确率为90.00%,6例误判患者中2例由于肿瘤所处的位置在子宫角而对判断造成影响,4例存在肌壁间肌瘤从而使子宫结构发生扭曲影响判断。提示相较于T1WI结合T2WI,DWI结合T2WI及T2WI结合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更高,后两者判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8]。

综上所述,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常规T2WI、DWI和增强扫描全面检查,提升诊断准确率。当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或过敏体质无法应用对比剂时,则需开展DWI扫描使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得到准确评估。

参考文献

[1]余英豪.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评价模式[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5,4(3):691-695.
[2]姚铭,王雨充.MRI动态增强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250,249.
[3]Mourad AF,Mousa EM.Comparing T2 weighted images/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and T2 weighted images/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for endometrial carcinoma myometrial invasion[J].The Egyptian Journal of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2017,48(1):52-55.
[4]刘艳东,蔡振中.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5):3422-3423.
[5]Kharouta Michael Z,Pham Nghia,Nieto Karina,et al.Comparison of dosimetr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short-and long-channel cylinder applicators for vaginal brachytherapy in intermediate-and high-risk endometrial cancer[J].Brachytherapy,2018,5(20):36-37.
[6]廖秋玲,董巨浪,朱新进,等.MRI及DW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5,26(16):2390-2393.
[7]范胜坤.子宫内膜癌的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3):84-87.
[8]张莉.MRI对子宫内膜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受累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3):88-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