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减轻其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148例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依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74例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术后疼痛相关指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数据的统计记录,并应用相关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是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措施,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减轻、促进患者的创口愈合和康复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术后;疼痛;综合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张云秀.综合护理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干预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46,349.
0引言
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手术后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是一种急性疼痛。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强度大、时间长,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较大影响,会造成患者的创口愈合和康复时间延长[1]。其与患者手术创伤的大小、侵袭强度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也与患者的个体精神状态有关[2]。本次研究,对本院148例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通过分组的方式,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了护理效果的数据统计分析,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148例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其中74例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所选患者病情及治疗方式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合并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成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的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1.2.2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术后疼痛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对患者进行疾病和手术治疗及手术疼痛知识的普及宣教。手术前,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仔细交流,针对不同患者对手术疼痛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解,并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向其讲解,让患者对术后疼痛的性质、规律及药物控制和缓解疼痛方法有所了解。对那些担心麻醉止痛药成瘾、造成药物依赖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药物的耐药性、依赖性及成瘾性给患者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3];(2)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协助患者术后恢复。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及术后疼痛的缓解情况,要予以关注,增加术后巡查。对患者手术部位的敷料、伤口的包扎、引流液的性质和流量、引流管是否通畅、伤口的愈合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并对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和处理[4]。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缓解,让患者和家属学会正确的按摩手法为患者进行按摩,以防止其形成静脉血栓;告知患者术后卧床的正确体位,预防关节脱位、松动及压疮等;消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偏见,正确使用药物缓解疼痛[5]。(3)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术后的心理变化予以重视和关注,与患者和家属积极沟通,配合医护人员一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其对治疗和术后疼痛的恐惧,以防止患者因负面情绪的产生增加疼痛时间、影响创口的愈合。(4)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患者实施术后疼痛的舒适护理。患者因个体差异较大,对病情和治疗的理解程度、对术后疼痛的耐受程度、对术后护理舒适程度的要求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患者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不同,年龄及个性不同,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存在很大的难度[6]。因此,护理人员就应该加强对患者的个性了解,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1.3.1术后疼痛程度
该指标0-10分对应患者疼痛程度由轻到重,包括: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极度疼痛五级,于患者术后1-24小时内,每4小时进行一次评分统计。并对两组患者各级疼痛的人数及占比进行统计记录,数据以(n,%)表示,并进行2检验;
1.3.2护理满意度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实用本科室自拟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该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项,统计数据及占比以(n,%)方式表示,并进行2检验。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本组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3结论
术后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后疼痛的原因,除了手术创伤的大小、侵袭强度及手术时间的长短等客观因素外,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耐受力,是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7]。因此,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倾听患者的主观描述,了解其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等,以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是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措施,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减轻、促进患者的创口愈合和康复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
参考文献
[1]陈淑莹,陈凤清,李岸芳.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6,14(11):1102-1104.
[2]李敏清,张广清.骨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光明中医,2016,32(19):2897-2900.
[3]梁敏仪,方肖颜.授权式健康教育对骨科手术病人自我效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11):1394-1396.
[4]范雪梅,吉爱萍,王永.术后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价值[J].光明中医,2016,32(05):723-725.
[5]徐园.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4(04):137+141.
[6]曾晓燕.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325-326.
[7]刘晶.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8,61(11):1139-1140.
[8]詹姜仙.新型护理查房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8(21):78-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