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闭症儿童住院期间行为安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5例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行为安全护理进行干预。结果临床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其安全护理进行干预,不仅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还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所有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意外及不良事件。结论给予自闭症患儿行为安全护理进行干预,不仅能顺利完成诊疗计划,还能保证患儿的安全,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伤害及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行为安全;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继香.自闭症儿童住院期间行为安全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296-297.
0引言
自闭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孤独症,此种症状的主要特点在于社交与语言功能障碍,在某些情况还会一直重复同一刻板行为。一般而言,自闭症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为男性高于女性,发病比例最高可达到9:1[1]。众所周知,自闭症患儿本身兴趣较为狭窄,对大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与热情,且难以通过语言来表露自身的想法与需求,在极端的情况下,患儿甚至会通过自虐、自残、攻击他人等行为来满足自身的发泄需求,不良事件频繁发生。鉴此情况,本文选择25例自闭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其住院期间给予行为安全护理进行干预,现将具体干预效果形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本院选择25例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本次研究已经征得了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其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5:10,年龄为2-12岁,平均(8.26±1.06)岁,有明显攻击倾向、自残自虐倾向分别为6例、9例。临床在患儿入院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对其病情进行评定,轻度(中度)孤独症、重度孤独症分别为7例、5例。
1.2护理方法
1.2.1情感呵护:患儿入院后,科室安排一名学过心理学的护理人员专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该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则是照顾患儿的生活起居,并尽可能多时间与患儿相处、沟通,让其不会感到孤单与寂寞。在刚开始进行安全护理之初,患儿肯定会充满排斥感,护理人员必须要保持耐心与友善,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患儿进行心理辅导,给予其温暖与拥抱,从而帮助患儿打开心扉。
1.2.2安全意识培养:自闭症儿童行为相对异常,许多家属在患儿入院之前一般是将其关在一个房间内,通过限制其自由来防止其自残、自虐等。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监管与看护,并建议家属24小时进行看护,防止患儿走失或出现极端行为。与此同时,科室应当及时在安全出口、科室门口等地安装摄像头,时时监控患儿的行为,日间、夜间还要加强巡视的次数,以最大限度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1.2.3病房环境设计:自闭症患儿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自虐或攻击他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其出现此类行为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恐惧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满足[2]。为避免意外发生,科室需要对病房环境进行改善,例如在窗户上安装隐形护栏或防盗网,这不仅能满足通风、透光需求,还能防止患儿越窗坠楼。与此同时,患儿有可能利用室内的物品自虐自残,护理人员应及时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搬离病房,例如餐桌、电视、饮水机、开水壶等,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基础上为其创造一个宽敞的治疗空间。
1.2.4治疗时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先与患儿进行沟通,让其能主动配合进行治疗。如若患儿年龄较大,且攻击性与反抗力度较大,医护人员与家属需要共同合作对患儿进行约束,方能保证治疗的顺利与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查看患儿受约束部位的具体情况,防止管道滑脱、皮肤受损,也避免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
1.2.5其它安全护理:当患儿出现一些攻击性较强的情绪时,如攻击他人、大发脾气等,护理人员应立即取消其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拿走患儿正在吃饭的碗、正在玩的玩具,并让其他人员迅速退出病房,以免无辜人员受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还可以将患儿带到隔离室进行隔离,但为了保证其安全,隔离室的设置必须要科学,例如安装防盗网、撤走危险工具、保持通风透气等,并在病房门上设置观察口,以便密切观察患儿的行为状态,避免其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除此之外,如若患儿自伤、攻击行为特别严重,护理人员可对其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进行干预,如患儿经常咬手指甲自残,护理人员可与家属沟通,了解患儿情况,及时关心患儿,寻找根源,不要一味的阻止;也可以给予一些患儿喜欢有趣的玩具,或跟患儿一起做手工,玩手影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必要时在其手上涂上风油精、黄连等帮助患儿戒除咬手指甲的不良习惯。患儿经常会攻击他人,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设置一套拳击用品或不倒翁,让患儿有途径去发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但为了保证患儿的安全,护理人员及家属必须严密关注患儿的情绪发泄情况,并在其情绪发泄完毕后及时查看其身体是否出现损伤,以免患儿出现受伤情况。可见,护理人员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提高行为安全护理的质量与效果,可使得患儿能自动阻止并消除自伤、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患儿年龄、等计量资料应以(±s)表示,患者性别比例等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3]。
2结果
本次研究给予25例自闭症患儿安全护理进行干预,平均住院时间为34 d,且安全护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住院期间,临床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其安全护理进行干预,不仅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还顺利完成了诊疗计划,所有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意外及不良事件,诊疗环境也相对安全、有序。
3讨论
自闭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均有着严重的影响,但该疾病并非完全不可治愈,需要家属、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怀与呵护,患儿的病情方能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方能得到提高[4]。由此可见,自闭症在儿童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家属必须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如若出现自闭症症状(例如寡言少语、自残自虐等)时,应及时就医治疗,使得患儿病情在发病早期便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与改善[5]。
一般而言,自闭症儿童不愿与他人接触,对他人具有天生的排斥感,即便是最为亲近的人也难以通过语言安慰、肢体接触等方式走进其内心,护理人员在采取安全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时,必须要做好两个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患儿进行情感呵护与心理辅导,让其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与呵护,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患儿自残自虐的几率[6-7]。值得注意的是,同龄人之间的话题可能会更多,对病情的好转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还可以让其他小朋友跟患儿一起玩耍,让其能融入到集体活动当中,从而有效改善病情。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外部安全管理工作,例如加强看护、改善病房以及安全护理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拳击用品、不倒翁、黄连等物品来改善患儿发泄情绪的途径,让其能通过安全而有效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安全护理的质量与效果[8-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对所有患儿采取安全护理进行干预,不仅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还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所有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意外及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给予自闭症患儿行为安全护理进行干预,不仅能顺利完成诊疗计划,还能保证患儿的安全,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伤害及事故的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具备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弘,魏娜,李宁.自理流程图在提高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01):51-53.
[2]李卫.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和康复训练方法的探究[J].上海护理,2016,16(07):120-123.
[3]张波.心理护理在自闭症护理中的积极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7):152.
[4]周雪,李欣欣.心理护理在儿童自闭症护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7,11(01):57.
[5]林晓芸.利用生态环境变量,改善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J].现代特殊教育,2017(19):68-69.
[6]赵巍.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55-256.
[7]陈凤兰,邓丽,谭琼,等.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自闭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21(02):331-333.
[8]赵芳.儿童自闭症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有效性[J].医学信息,2017,30(12):123-124.
[9]胡琪珍.行为观察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教研版,2017,12(08):163-164.
[10]刘智敏,张亚兰,张春莉,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09):93-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