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64例自闭症儿童,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家庭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32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教育量表(PeP-3)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沟通能力、行为模式均高于对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升患儿社交能力,提高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闭症;社会交往障碍;家庭康复
本文引用格式:陈海宁,王海萍,张明.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65+267.
0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单纯行为训练难以有效提升患儿社会交往技能,家庭康复护理可帮助患儿适应环境,获得安全感,增加交流沟通频率,从而提高社会交往技能。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64例自闭症儿童,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纳入标准:均符合自闭症诊断标准[1];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无合并严重在脏器疾病者。排除标准:具有语言交流障碍;具有神经系统疾病者;中途退出者。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7-14岁,平均(10.36±2.64)岁;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14岁,平均(10.38±2.1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为:给予患儿人际交往训练、生活技能训练、语言交流训练及行为矫正训练等,同时指导家庭延续训练。观察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具体为:
(1)模拟游戏训练:选择患儿喜欢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准备房屋、飞机模型及人偶等,提供适量道具,避免道具过多分散注意力。构建游戏情景,家长先对患儿讲解规则、步骤等,分配角色,引导患儿进行模拟有效,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为其提供帮助及提示,随着患儿的参与度及熟练度提升,减少帮助次数,可重复训练多次,直至患儿能得独立完成,之后可进行角色互换,重现开展游戏,每次时间为30 min,
每周3次。
(2)行为干预:在患儿做出不良行为及刻板行为时,不与理睬,将其单独房间隔离,淡化其对不良行为的反馈及意识。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日常生活规律,及时发现细微改变,给予潜移默化影响,促使其能够在逐渐形成正常生活习惯。掌握患儿喜好及需要,深入到其生活中,促使其能够逐渐接受家长在生活中的角色,逐渐对外界世界进行关注,从而走出孤独困境。
(3)语言干预:家长在沟通中,应采用简洁、语义明确的语言,通过传话训练等措施,帮助患儿建立与他人沟通的联系,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将患儿喜好作为其切入点,激发沟通兴趣,增加予语音应用积极性,促使患儿能够将生活中的事与物,通过予以按及行为结合起来,强化理解能力,提升语言功能。
1.3观察组指标。采用PEP-3对患儿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内容包含:沟通能力、肢体功能、行为模式,分值0-40分,得分越低,该项功能越好[2]。
1.4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PEP-3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沟通能力、行为模式均高于对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自闭症发病因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主要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智力异常等,因此临床治疗主要在改善患儿社会交流障碍及语言交流障碍中[3-5]。家庭康复护理通过营造出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提升安全感,家长更加容易取得患儿信任,走进其内心,进而增加沟通次数,改善社会交流障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心理教育量表(PEP-3)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沟通能力、行为模式均高于对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提示家庭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儿沟通能力、行为模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6-8]。家庭康复护理通过模拟游戏训练,激发儿童积极参与、与人交往的意识,提升社会技能;通过语言干预及行为干预,提升患儿语言表达能力,纠正不良行为,进而提高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本次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选取样本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需进一步改进[9-14]。
综上所述,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提升患儿社交能力,提高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12):890.
[2]黄培红.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探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0):1586.
[3]赵巍.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55-256.
[4]邱玉华.评估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干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5(20):131-132.
[5]李静,王丹洋,马敏.心理剧对自闭症患儿社交障碍干预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5):406-408.
[6]童海静,李艳萍,刘博佳.家庭康复护理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0):53-55+93.
[7]张弘,魏娜,李宁.自理流程图在提高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01):51-53.
[8]蒋忠燕.游戏治疗在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6):35-36.
[9]翟海珍,夏中权.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10]程艳然,熊振芳,贺安妮.与特教机构合作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中医护理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8,32(20):105-107.
[11]刘向丽.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v.25(32):3634-3636.
[12]王彩英.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孤独症儿童胃肠道问题的影响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v.10(18):186-187.
[13]申丽娟,何益群,肖伟霞,等.模拟游戏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8,v.28(04):87-89.
[14]陈艳娟,梁屏好,粟丽群,等.家庭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干预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7(14):70-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