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8 13:43: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坠胀,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以致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的痛经。本研究总结中医护理痛经的技术,旨在开发新的中医护理技术做铺垫,改善痛经女性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张雪,梁小丽,杨谨维,等.中医护理技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78,80.

0引言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女性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坠胀,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以致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的痛经[1]。PD又称作功能性痛经,我国90%以上的女性痛经属于PD[2]。研究指出经期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水平会增加,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显著,造成肌层缺氧缺血,引起小腹疼痛[3]。因而西医多采取为痛经女性注射前列腺抑制剂和止痛药缓解其疼痛,但可能会有药物历依赖等副作用;而中医安全有效、通用广泛、简单经济等优势,逐渐受到患者的青睐。本研究总结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护理技术。

\

 
1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型

1.1病因病机


痛经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书中指出痛经病灶在子宫和冲任,“不通”或“不荣”为主要病机。经期前后,患者血海从满到亏,气血从盛实到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加剧,且易受到致病因素的干扰,如若患者的体质不佳,就会导致因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煦濡造成痛经。

1.2证候分型

目前对痛经中医证型分的比较详细的是《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妇科疾病分册》[4],指南将痛经分为“虚”、“实”两类。“虚”有气血虚弱型和肾气亏损型;“实”有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和湿热蕴结型等。其中,中医认为寒邪入体使寒湿凝滞于子宫内,导致了中重度的原发性痛经。

2中医护理技术

2.1艾灸疗法


艾灸是指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腧穴和病变部位,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调节人体功能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等功效[5]。艾灸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如艾条灸、隔物灸、温针灸等。廖柏丹等[6]采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在距皮肤2~3cm处点燃艾条熏炙,每次30min,直至皮肤红晕,持续四个月,其有效率显著优于单一使用温针灸治疗痛经。夏富龙[7]在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肚脐填充以吴茱萸、冰片、当归等制成的脐灸药物,于月经来潮前7天进行隔药炙脐疗法,隔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约1.5小时,连续3个月经周期,患者痛经感明显缓解。王改英[8]、焦富莲等[9]通过临床研究指出温和灸对于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2.2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以中医经络理论为依据,在特定穴位上贴敷相关药物,通过皮肤给药,药物经皮吸收后,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后达到治疗效果的外治方法[10]。齐金羚[11]选取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关元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期,患者痛经显著缓解的总有效率高达92.5%,比口服田七胶囊效果显著。金影等[12]取痛经患者的神阙、关元、双侧双阴交、次髎、子宫穴,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穴位贴敷贴片上进行贴敷,每10h更换一次,经期前7d开始贴敷至月经来潮5d后,治疗3个月经周期,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45%。叶璐等[13]采用通散神阙穴位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指出穴位贴敷疗效显著可能与环氧化酶-2(COX-2)及前列腺素PGF2α、PGE2、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卵巢激素相关指标等有关。

2.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指医护人员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腧穴或体表特定穴位,通过局部或穴位刺激治疗疾病,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散寒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14]。郭冬梅[15]以揉捻手法按摩地机穴,持续10~15s后用拇指指端按压3min,然后依次按摩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穴。对痛经较轻者在经前3d开始进行穴位按摩;对月经紊乱者以小腹坠胀、乳房胀痛等症状为标志。每天1次,每次约30min,直至痛止。持续三个月经周期,最终总有效率为91.2%。姚桂风等[16]对22位痛经患者按揉子宫穴,按揉5min以患者腹内有热感停止,然后揉捻三阴交1min,按摩到患者感到酸胀为止,第一个疗程患者入院按摩,第二个疗程患者遵医嘱自行在家按摩,总有效率95.45%。张敏等[17]指出推拿患者腹部与指导患者训练功法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推拿腹部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痛感接受度,功法可提升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缓解月经期的紧张,协同减轻痛经症状。

\

 
2.4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是指刺激患者耳郭的特定反应点行,通过经络传导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18]。李庐娟等[19]对比了耳穴贴压与口服芬必得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结果表明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86%,胶囊组总有效率74%,说明耳穴贴压治疗痛经有显著效果与优势。韦波等[20]分别用耳穴贴压法和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患者,对比治疗效果,表明耳压组治愈率为64.6%,总有效率为91.7%;药物组治愈率为39.6%,总有效率为70.8%,耳穴贴压法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及无干预治疗。此外,耳穴贴压疗法也会配合其它疗法联合治疗痛经,效果更佳。

2.5砭石疗法

砭石疗法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适当的砭具,采用相应的砭石技法直接作用于人体之上以达到缓解疼痛、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21]。魏莫愁[22]运用泗滨浮石制成的砭锥,按砭术16法手法,将2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3型进行治疗,结果有效及治愈18人,表明砭石疗法治疗痛经安全简单,经济有效。蒋雪霞等[23]使用砭石疗法结合痛经方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治疗效果比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显著要好,表明砭石疗法结合痛经方可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2.6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加压产生药蒸汽,熏蒸局部疾患处,或某些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24]。吴碧辉等[25]对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给予中药路路通散外用熏洗治疗,治疗后的痛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5.00%,表明中药路路通散外用熏洗治疗痛经效果明显,且安全无毒。刘永艳等[26]选择51例痛经患者进行中药熏蒸治疗,薰蒸设备的温度调至43~45度,每次熏蒸20~30分钟,每日1次,至少7日为1个疗程,期间给予精心护理,最终治疗效果满意。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简单易操作、安全可靠、成本低廉、临床效果良好。但也存在相关问题:①评判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指标仍然不清晰,无法更具体地比较中医护理干预之间的优劣,目前尚无相关研究。②患者个体的差异度比较大,中医技术的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如何根据患者证型选择适当的中医护理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③中医护理的周期较长,患者依从性通常比较差,对于急性期患者尚无有效的干预方案。④临床研究文献较少,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地扩大治疗群体验证干预手段的有效性。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痛经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医院特色及科室技术特长合理选择干预手法和评价指标,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彩凤,李辉.温灸及经皮电刺激对原发性痛经情绪改善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8,44(01):19-21.
[2]金黎黎.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5):1-3.
[3]李丰艳.疏肝调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01):24-25.
[4]罗颂平,杜惠兰.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妇科疾病分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6.
[5]侯海晶,王冠苏,蔡佑青.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04):56-59.
[6]廖柏丹,柳元娥,彭志谋,等.艾灸神阙配合温针灸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9,39(04):367-370+376.
[7]夏富龙.隔药灸脐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6):150-151.
[8]王改英.温灸针刺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3):159+164.
[9]焦富莲,梁永翠,何敏.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5):414-415.
[10]袁治国,吴威威,谢秀平,等.预先建立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7):78-79.
[11]齐金羚.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201-203.
[12]金影,刘震坤,周立娜.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03):38-39.
[13]叶璐,都乐亦,吴昆仑.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05):51-54.
[14]苏湘雯.穴位按摩及大黄粉敷脐对缓解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胀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32-33.
[15]郭冬梅.穴位按摩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1):135-136.
[16]姚桂风,解西红,孟庆菊.穴位按摩治疗痛经2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02):36-37.
[17]张敏,吴中秋,张韶峰,等.腹部推拿与功法训练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32(3):37.
[18]程雪花,王丽钧,徐丽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路径在肝硬化腹腔积液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0):2496-2499.
[19]杨金月,赵海洋,张泽洲,等.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03):46-48.
[20]韦波,闵文,董珍珍,等.耳穴贴压治疗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02):167-170.
[21]劳沛良,江洁慈,原林.砭石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09):885-887.
[22]魏莫愁.砭石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21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06):71-72.
[23]蒋雪霞,陈红,邓选碧,等.痛经方结合砭石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4):63-65.
[24]王洪兵.中药熏蒸疗法的临床治验举隅[J].天津中医,2002(01):71.
[25]吴碧辉,黄再军,曾晓清.中药路路通散外用熏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04):63-64.
[26]刘永燕,武惠琴.中药熏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07):8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