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局部解剖教学中应用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级及2018级间我校临床医学大专专业共468名学生进行研究,根据大量观察法分成对照组(按传统模式开展教学)与观察组(采取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的教学模式),对两组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在局部解剖教学中加以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值得采用。
关键词:解剖教学;模拟数字人;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张小花.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在局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60,363.
0引言
解剖学属于医学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人体形态解剖是其研究对象,该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1]。解剖学具有难记忆、名词数量多及结构复杂等特点,而且尸体来源日益紧缺,临床大专学生目前在我校没有尸体标本供学生自行解剖。因此,如何在没有尸体标本的情况下,提升教学效率已成为很多同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以往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伴随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日渐进步,模拟数字人已被逐渐应用至解剖教学中,该教学方式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2]。本文就局部解剖教学中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级及2018级我校临床医学大专专业共468名学生,均为大一学生。根据大量观察法分成对照组229例及观察组239例,对照组男共116例,女共113例。年龄在18-19岁,平均(18.46±0.35)岁。观察组男共120例,女共119例。年龄在18-19岁,平均(18.50±0.0.32)岁。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专业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观察组
采取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的教学模式,依据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病例开展讨论,包括常见疾病诊疗过程,与疾病有关的解剖学知识,例如食管疾病课件的内容应包含食管、食管淋巴管、食管动静脉3D解剖图像、食管癌MRI三维图像及CT片等。教师需要依据诊疗过程及临床有关操作规范提出相应指导意见,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步骤具体包括:(1)先依据实习大纲中的有关要求,给学生制定出两周以内专科学习计划,内容包含需掌握的临床疾病诊疗技能、操作技能,基础胸腔解剖以及胸部CT及X线片读片等;(2)对临床中常见问题和多媒体内容进行总结,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患者开展病史询问、读片以及检查结果分析等临床有关诊疗活动;(3)布置课后作业,由学生单独完成跟上课部分内容相关的案例分析的书写工作。
1.2.2对照组
教师采取讲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进行临床诊疗步骤的示范,后学生于教师指导下完成有关病例的分析书写工作。
1.3观察指标
(1)教学效果:采取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具备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掌握解剖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具备良好思维模式等方面,观察各项人数占比。
(2)教学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等选项。对总满意度进行观察。总满意度=(一般例数+满意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选择2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明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
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显著较对照组优(P<0.05)。如表1。
2.2比较两组的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如表2。
3讨论
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采取多媒体的展示方式开展局部解剖教学,能缓解学生学习中的枯燥。该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发展状态及科技状态,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素质及能力,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3]。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观察组采取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符,其通过将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与人体局部层次结构及器官毗邻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后给学生开展形象化的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同时能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了解病例,对常见病例进行分析,能将书本中的知识和临床工作相融合;利用多媒体进行解剖教学,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解剖实践的认知;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并进行交流和沟通,后教师及时进行讲解,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其理解剖学有关知识,进而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的提高,已经得到教师及学生的广泛认可[4]。
总之,在局部解剖教学中采取3D解剖图像模拟数字人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帮助其掌握各项基础知识,提升其临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园,高甜惠.3D解剖图像联合视频短片在颈内静脉置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6-7.
[2]韩锋.3D解剖图像和影像学三维图像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8):65-66.
[3]孙常领,杜晓东,殷潇,等.3D解剖图像联合视频短片在耳显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42(6):373-374.
[4]赵飞,黄华兴,褚鹏,等.3D解剖图像和影像学三维图像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333-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