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正念减压法对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6 16:31: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食管癌;癌因性疲乏;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卿阳,倪君莲,何为利.正念减压法对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综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107-108.

0引言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类消化系肿瘤的第2位[1]。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高,且高发地区90%以上的食管癌为鳞状细胞癌[2]。

\

 
1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1.1癌因性疲乏概念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在“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指南”(2018版)将CRF定义为: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感受、有关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有关,并且妨碍日常生活。也将CRF定义为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放化疗是其首选的有效治疗手段,食管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低,预后极差。而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和社会功能,从而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

1.2.1国外研究现状

Donovan等[3]调查显示约有80%的肿瘤患者存在疲乏的经历,其中75%的患者在化疗期间至少有几天感到疲乏,25%的患者几乎每天都经历疲乏。Stauder等[4]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自述疲劳是否能预测食管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结果表明能量水平下降与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差有关。因此,高度疲劳的患者应进行心理支持,并考虑治疗,以缓解疲劳症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者林芹等[5]研究发现食管癌辅助化疗很容易产生CRF,消除CRF,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靳海荣等[6]研究发现食管癌初诊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85%,因食管癌发生的位置严重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患者多会发生营养不良,所以疲乏感比较严重,而使患者面临更多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胡素清[7]研究发现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病率较高,整体疲乏和行为、情感、感觉中度疲乏患者较多,主要影响因素为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浓度和胸闷气促,临床护理应针对影响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2癌因性疲乏的相关研究

2.1癌因性疲乏的诊断


目前国际上有关癌因性疲乏的诊断标准常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

2.2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CRF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多种因素参与有关,目前研究证明主要有人口学因素,如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情况、婚姻与否等;生理因素,如疼痛、炎症、营养不良、贫血、睡眠障碍等;社会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其他因素如肿瘤分期等;在癌症治疗因素与癌因性疲乏有无相关性方面,国内外观点存在争议。而焦虑、抑郁等社会心理因素是癌因性疲乏首要相关因素,建议采取应对性社会心理干预措施,降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

2.2.1国外研究

Bower等[8]表明,CR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促炎细胞因子参与治疗过程有关。Tabrizi等[9]研究乳腺癌患者发现人口学因素与癌因性疲乏相关,如年龄、就业情况、婚姻情况、教育程度等。而癌症治疗因素与癌因性疲乏无相关性,如疾病分期、化疗、放疗等。

2.2.2国内研究

严明珠[10]发现,病程长,文化程度高,肿瘤分期高,综合治疗:如放疗、化疗,有中重度不良反应等的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出现CRF。胡顺真等[11]研究胃癌患者发现:社会心理因素是发生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采取应对性社会心理干预措施,降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

2.3癌因性疲乏的特点及现状

CRF不仅发生迅速、程度重、能量消耗大、不可预知,而且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等方式来缓解,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目前,虽然CRF逐渐引起国内外医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中国CRF相关研究也发展迅速,但仍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提高[12]。

2.3.1癌因性疲乏的特点

与疼痛一样,癌因性疲乏强调患者的主观感受,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与健康人所经历的疲乏相比,据相关研究表明[13]:CRF不仅发生快、程度重、能量消耗大、不可预知,而且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等方式来缓解,降低患者CRF水平,有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治疗措施的多样化,越来越多带瘤生存患者出现中重度癌因性疲乏。

2.3.2癌因性疲乏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者Passik等[14]表明,虽提供了许多关于CRF的证据和研究结果,但CRF仍被报道不足、诊断不足和治疗不足。国内研究者武晓红等[15]研究发现90%以上患者认为癌因性疲乏是一种正常现象,约10%患者会坚持运动或寻求医务人员帮助。而在临床上,癌症患者对CRF存在认知不足、重视不足和应对困难等,CRF也很少被诊断或者治疗。

2.4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干预现状

目前,国内外针对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干预研究较少,大多数干预方法是护理人员的干预为主,患者主动参与性不够,患者也无法将干预方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2.5正念减压法对癌因性疲乏干预的研究进展

2.5.1正念(Mindfulness)


又称心智觉知,而正念减压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是以正念冥想为基础的情绪和压力管理方法,基于“有意识地察”、“注意当下”、“不评价”的核心思想[17],以正念为基础的MBSR能影响肿瘤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减轻患者的CRF[18]。

2.5.2正念减压法对癌因性疲乏的干预(见表2)

正念训练能有效地缓解CRF,但是有的研究设计欠缺完善,且研究难以确定“正念”在临床上的作用。


\


3小结

3.1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CRF不仅发生快、程度重、能量消耗大、不可预知,而且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等方式来缓解,严重影响了其心理、生理、社会功能,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康复、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而焦虑、抑郁情绪等社会心理因素是癌因性疲乏首要相关因素,建议采取应对性社会心理干预措施(如正念减压法),降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

3.2国内外正念减压法对癌因性疲乏的干预主要研究领域在乳腺、妇科等癌症患者,但几乎没有将正念减压法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特别是生存率不高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3.3目前,虽然CRF逐渐引起国内外医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中国CRF相关研究也发展迅速,有了一定进展,但国内外对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干预研究较少,患者主动参与度不够,而正念减压法可融入到患者日常的方方面面,简单可行。本文对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有进一步研究来降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Yennurajalingam S,Kang JH,Cheng HY,et al.Characteristics of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ith cancer-related fatigue enrolled in clinical trials and patients referred to outpatient palliative care clinics[J].J Pain Symptom Manage,2013,45:534-541.
[2]陈万青,孙可欣,郑荣寿,等.2014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8,27(01):1-14.
[3]Donovan KA,McGinty HL,Jacobsen PB.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us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J].Psychooncology,2013,22:737-744.
[4]Stauder MC,Romero Y,Kabat B,et al.EABE Registry Consortium.Overall survival and self-reported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Support Care Cancer,2013,21(2):511-519.
[5]林芹,何宁宁,石海杰.质量反馈理论对食管癌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32):5207-5212.
[6]靳海荣,高赛.护理干预在减轻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2):57-59.
[7]胡素清,梁晓凤.老年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西部中医药,2017,30(09):90-93.0(20):30-33.
[8]Bower JE,Lamkin DM.Inflammation and cancer-related fatigue:mechanisms,contributing factors,and treatment implications[J].Brain Behav Immun,2013,30 Suppl:S48-57.
[9]Tabrizi FM,Alizadeh S.Cancer Related Fatigue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in Correlation to Demographic Factors[J].Maedica(Buchar),2017,12(2):106-111.
[10]严明珠.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06):610-611.
[11]胡顺真,吴晓春,仲金丹.影响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CFS)的社会心理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1):97-100.
[12]谢晓冬,张潇宇.癌因性疲乏最新进展——NCCN(2018版)癌因性疲乏指南解读[J].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6):817-820.
[13]田利,王芬,薛嵋,等.肿瘤科医护人员对癌因性疲乏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6):2756-2758.
[14]Passik SD,Kirsh KL,Donaghy K,et al.Patient-related barriers to fatigue communication: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fatigue management barriers questionnaire[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2,24:481-93.
[15]武晓红,张国华,孙建萍,等.70例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认知和应对方式调查[J].护理学报,2012,19(3B):12-14.
[16]Johns SA,Brown LF,Beck_Coon K,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mindl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for persistently fatigued cancer survivorsr[J].Psychooncology,2015,24:885-893.
[17]Fjorback L O,Arendt M,Ornbol E,et al.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and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cta Psychiatr Scand,2011,124(2):102-119.
[18]Holzel BK,LazarSW,Gard T,et al.How does mind posing mechanisms of actiom from a conceptual and neural Perspective[J].Perspect Psychol Sci,2011,6(6):537-559.
[19]赵建英.正念减压法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水平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8(21):1989-1991.
[20]王立英.正念减压疗法对癌症老年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3(17):68-69.
[21]Pollard A,Burchell JL,Castle D,et al.Individualised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of curative intent:a descriptive pilot study[J].Eur J Cancer Care(Engl),2017,2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