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对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6 15:51: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对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4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控制血糖水平至正常值,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针对性护理干预;心理状态;血糖控制;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聂榬,周璇.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对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12+314.

0引言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病慢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随着社会发展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几年来,糖尿病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在治疗过程中,面对陌生住院环境以及长期病痛折磨,患者常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给予患者病理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考虑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巩固治疗效果[2]。本文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4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49例,男22例,女27例;年龄42-81岁,平均(61.52±5.47)岁。观察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44-79岁,平均(61.48±5.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

 
1.2方法。98例患者均采用胰岛素、降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给予患者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健康宣教。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或者采取面对面形式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潜在风险等内容,使患者能够科学看待疾病,不会产生心理恐慌、焦躁情绪。鼓励患者在闲暇时间进行自由交谈,分享治疗经历体会等,也可以建议治疗效果良好患者讲解其治疗历程,为其他患者树立正面形象,增加治愈自信心。②心理干预。长时间在封闭环境中接受治疗,患者出于对自身健康的担忧,常会出现恐慌、焦虑等不良心里情绪。护理人员应在病房区加强巡查工作,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心中疑惑,耐心仔细为其答疑。③生活干预。定期打扫病房,清除垃圾,适当开窗通气,调节病房温度、湿度、光照等物理因素,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主动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平时饮食习惯,合理制定膳食,在保证充足营养的基础上,定时定量进餐,尽量选择多元化食材,按照合理比例摄入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禁止使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食用五谷杂粮、绿色蔬菜等易消化、低热量食物。④用药干预。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降糖药物、胰岛素用法、用量、期间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避免出现中途无故停止用药或者多服少服现象。若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

1.3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主观感受,以中国常规模式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表明患者存在焦虑症状,SDS>53分,表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②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指标。③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A30)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5方面,采取百分制,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对以上所得不良心理情绪、血糖指标、生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两样本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卡方检验,均将P<0.05记为差异有显著性的前提。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在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7.36±6.54)分、(65.74±6.43)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8.02±5.97)分、(65.63±6.49)分,两组之间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t=0.522、0.084,P=0.302、0.467);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8.62±5.76)分、(50.26±5.28)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5.68±6.02)分、(60.37±5.33)分,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932、9.433,P=0.000、0.000)。

2.2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观察组FPG、2 hPG、HbAlc指标分别为(6.24±1.21)mmol/L、(8.56±1.30)mmol/L、
(7.04±1.15)mmol/L,对照组FPG、2 hPG、HbAlc分别为(7.45±0.89)mmol/L、(10.58±1.44)mmol/L、
(8.49±1.53)mmol/L,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639、7.289、5.303,P=0.000、0.000、0.000)。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为(93.57±7.46)分、情感功能为(95.44±6.36)分、角色功能为(87.33±5.45)分、社会功能为(91.38±4.08)分、认知功能为(88.76±5.18)分,对照组患者对应评分分别为
(84.71±7.32)分、(82.24±9.73)分、(81.02±4.29)分、(79.48±4.36)分、(73.59±6.01)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t=5.934、7.949、3.368、13.950、13.384,P=0.000、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典型慢性疾病,在发病初期易被忽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当临床表现出明显病症时,患者身体质量急速下降[3]。由于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缺乏正确认识,在陌生的治疗环境中,各种临床反应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患者依从性差,抵触甚至拒绝医护人员工作,影响治疗效果,一些列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加大了治疗难度。根据相关研究证明,紧张焦虑情绪以及严重、突然心理压力等因素均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状腺素产生刺激[4],各种激素分泌量增加,抑制胰岛素形成,加大血糖控制难度。同时,负面心理情绪对或多或少对糖尿病患者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产生作用,刺激大脑皮层分泌神经递质以及不适当激素,患者极易出现器质性神经障碍。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病理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所需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对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基础知识、治疗原理等内容,端正患者治疗态度,减少疾病带来的恐慌等情绪[5]。对于存在心理障碍患者,分析其焦虑、抑郁产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保持平稳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根据患者平时饮食习惯制定合理膳食计划,在保障机体得到充分营养的基础上,控制蛋白、脂肪摄入量,维持体内激素平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FPG、2 hPG、HbA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可以看出,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从多方面分别满足患者生理、心理所需,维持机体内分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控制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1]任翠萍,李芳.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7-19.
[2]高燕.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58-60.
[3]姜莉.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预防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40-241.
[4]章志琼,吴育平,郭笑盈.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3):128-130.
[5]丁颖,闫成锐,汪晓岚,等.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5):8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