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6 11:55: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本科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脑出血中的30例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结果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准确、及时、直观、连续地反映了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为这些患者治疗方案起到重要指导意义。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抢救脑出血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出血;有创动脉血压;抢救;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段敏.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51,355.

0引言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抢救及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有创血压监测是脑出血患者的重要监测手段,能直接持续、动态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利于及时处理病情,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在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就更为重要。本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为患者实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本研究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脑出血中的30例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男21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49.95岁;女9例,年龄29-83岁,平均年龄60.55岁。其中深度昏迷8例,浅昏迷为12例,清醒为10例。30例患者行有创血压监测,经过积极抢救,有24名患者转出ICU病区,3例死亡,3例因经济困难,自请出院。转出ICU这些患者有些正在康复中,有些已康复出院。

\

 
1.2方法

1.2.1用药准备


贝朗公司生产的22-24g安全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bd压力传感器,无菌孔巾,无菌无粉手套,胶布,生理盐水500ml+肝素钠1支,消毒用物、监护仪、加压袋。

1.2.2穿刺部位的选择

首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此位置表浅,易触及,易定位,易于固定和护理,其次是肱动脉或股动脉,但此位置不易固定,易发生脱落,感染、穿刺失败。

1.2.3allen’s试验[2]

桡动脉置管前必须先行allen’s实验证实尺桡动脉供血情况,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观察两手指尖,同时压迫桡尺动脉,然后在放松压迫尺动脉,继续压迫桡动脉,嘱病人松拳,观察手指的颜色,如5-7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则表明桡动脉侧支循环良好,allen试验阴性,8-15s为可疑,>15s为供血不足,若>7s判断为allen’s试验阳性,禁止在该侧进行桡动脉穿刺;对于昏迷患者则利用监护仪上显示的SPO2脉搏波和数字判断,举高穿刺手,双手同时按压尺桡动脉,显示平线和数字消失,放低手,松开尺桡动脉,屏幕出现波形和数字,即为正常,表示尺桡动脉供血良好,如不显示即为异常,需改另一侧用同样方法试验,或改其它穿刺部位穿刺。

1.2.4操作方法

桡动脉穿刺:患者取平卧位,手臂自然平放外展30°-60°,手腕过伸位,将小棉垫放置在患者手腕处(手臂抬高5-10cm),略向外展,手指掌面向下压,使手掌背曲呈反弓状,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第二腕横韧带与桡骨茎突内侧搏动最明显,且较固定,穿刺易成功。常规消毒铺巾后,可在清醒患者腕横线桡动脉搏动表面用少量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用Y型静脉留置针代替动脉穿刺针进行穿刺。用左手食指、中指摸清桡动脉搏动,右手持套管针,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且与皮肤呈30°-40°,如套管已进入动脉,则可见鲜红血液快速流出,即将套管向前推进,血流通畅表示穿刺成功。足背动脉穿刺:在内、外踝背侧连线上,两个肌腱之间摸到足动脉的搏动,常规消毒后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固定于两指之间,右手持套管针与动脉走向呈15°-30°刺入动脉。穿刺失败另换血管穿刺,切勿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穿刺成功血流通畅后即接生理盐水注射器缓慢冲管,留置针延长管连接压力换能器、冲洗装置和监护仪。观察血氧饱和度波形显示是否正常,用无菌3M透明敷贴固定,注明穿刺及贴膜时间,并与监护仪连接,校零后即可测量。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桡动脉穿刺,10例足背动脉穿刺。通过有创血压监测有效正确观察血压、瞳孔的变化,指导正确的脱水、降压方案,血压控制好,无再次出血、血压稳定后拔除动脉置管,置管时间最长为7d,最短为3d,未发生感染、动脉栓塞、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3护理

3.1保持测压系统及测压管路的通畅


动脉留置针固定妥善,防止滑出,避免连接的管路打折、受压、扭曲等。患者翻身时注意管道的长度,防止牵拉脱出。保持动脉留置针的通畅,防止血液凝固堵塞。本科采用加压输液袋间歇冲洗法,即将加压输液袋内的压力调整至一定程度,一般200-300mmHg,对软包装的液体加压,有效克服动脉阻力,减少动脉血的反流,防止血液凝集阻塞管路,保持管道通畅[3]。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

3.2保持测压系统的正确性

测压时,尽量去平卧位,传感器与右心房平齐。如患者翻身拍背后或对监测数据有疑问时,需随时核对零点、定标及调整传感器的位置,同时检查导管内有无空气及血块,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冲洗。压力传感器及患者肢体的移动或震动会使压力波形改变,影响测压结果,因此,需加强观察,妥善固定,以保持测压系统的准确性[4]。

3.3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穿刺肢体的末梢血运情况,皮肤颜色及温度,若发现液体外渗,抽之无回血,远端肢体发白、肿胀或湿冷,应及时拔出,并给予对症处理,可用50%硫酸镁外敷,抬高患肢。

3.4防止感染

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有渗血时随时消毒更换敷贴,三通每日更换,并用无菌巾包好,如发现三通有血迹应随时更换。

3.5防止意外脱管

固定导管时,我们先用3M透明敷贴将穿刺部位封贴固定,然后用布胶绕穿刺肢体(一般桡动脉穿刺时多用)一圈固定穿刺针,松紧要适宜。注意经常观察巡视,患者穿刺肢体末梢循环及管道连接情况。

3.6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①发现管道内有血凝块,应及时抽出,不可暴力冲洗,以免形成血栓,造成血管栓塞。②经常检查管道的连接,防止松动、脱出导致空气进入血管,造成空气栓塞。保持整个测压系统装置的密闭性,有效防止动脉空气栓塞。③穿刺失败、穿刺时损伤血管、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按压不当的均容易造成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形成。因此,临床护士要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并掌握好动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拔管后需局部按压5min以上,按压部位为血管进针点。

\

 
4小结

总之,对危重病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能更好地进行临床监护和治疗,而正规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测压的准确性和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有力措施之一[5]。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准确、及时、直观、连续地反映了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为这些脑出血患者治疗方案起到重要指导意义。还可以直接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避免反复穿刺,既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反复穿刺增加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血压增高,再次诱发脑出血,也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6,7]。因此,要有熟练的动脉穿刺技术,穿刺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准确判断穿刺点;置管后保持管道连接的紧密性,保证管道的通畅,置管时间不可过长。提高测压系统监测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把有创动脉血压应用于ICU危重患者的监测将是今后的努力方向[8]。

参考文献

[1]姚芳.ICU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 1):106-107.
[2]王洁.脉搏饱和度用于Allen实验[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5):58
[3]黄锦芳.加压输液袋用于有创血压动脉置管的维护[J].护理学杂志,2012,27(18):10.
[4]岳星石.马蕊丽.危重病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24):147.
[5]邱淑琴,谢丽琴,林国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监测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6(3):33-34.
[6]李小华,谈飞飞.护理干预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1):49-50.
[7]克丽曼·苏拉依曼.内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97-198.
[8]钟素雯,梁伟忠,钟碧青.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7(1):94-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