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6 10:42: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选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塞托溴铵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3个月的治疗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好,结果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痛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本文引用格式:赵瑛娟.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30,140.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症之一,在成年人当中约有3%的发病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当患有该病时,患者会出现气流受限、睡眠时严重打鼾、睡眠中断、呼吸反复暂停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引发低氧血症及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后果[1-2]。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临床采用无创呼吸机实施通气,可以在患者的睡眠中起到支撑上气道、改善患者通气状态的作用[3]。本文分析探讨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选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均进行多导睡眠及肺功能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指南中关于慢阻肺的判定标准;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50.1±1.5)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48.1±1.2)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应用塞托溴铵吸入剂治疗,具体操作为指导患者1次/d吸入塞托溴铵吸入剂(1吸),同时口服0.1 g的氨茶碱缓释片,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让患者每晚佩戴呼吸机进行治疗,治疗时间要保证在5 h以上[4]。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月。

\

 
1.3观察指标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治疗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程度等症状的改善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据相关资料表明,7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阻肺的发病率约为30%以上,其临床表现为胸口憋闷、呼吸道出现大量分泌物、气道产生炎症等。一旦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绝大部分患者进程较为缓慢,呈现出渐进式的发展,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将会慢慢衰减,合并心肺疾病,对其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造成慢阻肺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除了会演变为肺源性心脏病之外,另一种病变最为常见的为动脉粥样硬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会表现出间歇性低氧的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提供解决的措施,部分病情严重患者甚至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也可出现呼吸衰竭[5-6]。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紊乱的症状更加明显。健康的人处于睡眠中通气会比清醒状态时略低,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其中慢阻肺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已经低到了8.00 kP(a 60 mmHg)左右,而在处于睡眠中还会进一步降低,情况更加危险。这种现象一方面会造成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另一方面还会致使心律不齐和肺动脉高压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的主要并发症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两种病症一结合,会对患者的呼吸气道产生影响[7-8]。患者在患病过程中,通常会表现为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从病理上看,则表现为支气管腔狭窄、管壁软骨被破坏、支气管支架效用丢失等。患者在进行吸气的动作时,支气管由于处于扩张的状态,气体尚且能够进入到肺泡当中。但当处于呼气状态时,气管由于过度收缩,会阻碍气体的排出,致使残留气体增加,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这时候就会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就当前临床主要形势来看,无创呼吸机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无创呼吸机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使用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气道阻力,改善通气效果,减少患者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9-10]。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该方法治疗效果明显。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探讨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照实验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得知,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痛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Didier Tassaux,Susannah Strasser,Silvana Fonseca,et al.Comparative bench study of triggering,pressurization,and cycling between the home ventilator VPAPⅡand three ICU ventilators[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7,28(9):168-175.
[2]徐光辉,王学忠,张梁.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7):68-70.
[3]郭海健,廖新良.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1):33-35,39.
[4]李建忠,戈艳蕾,王红阳,等.用信必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2(18):211-212.
[5]孙利柱,江振国,戈艳蕾.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2(16):186-187.
[6]梁民勇,张田,何忠.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6,14(34):64-65.
[7]陈玲.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干预[J].医疗装备,2019,32(1):170-172.
[8]Guilherme Schettino,Mauro Tucci,Rogério Sousa,et al.Mask mechanics and leak dynamics during 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a bench study[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6,27(12):154.
[9]李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56-2257.
[10]王同生,毛毅敏,孙瑜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163-21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