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工作中行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B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24 h心动图表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B组24 h心动图表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A组与B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82.50%、97.50%,组间对比结果显示B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在其护理工作中行循证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不仅可缩短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还能够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循证护理;常规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贤改英.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287-288.
0引言
在临床中,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病亡率也较高。多种心血管疾病在终末期多表现为心力衰竭,有较多心肌梗死患者还会并发心力衰竭,从而增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病亡率[1-2]。因此,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要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有研究报道指出,其在此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3]。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23例、17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0岁,平均(58.46±2.43)岁;B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24例、1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1岁,平均(58.47±2.45)岁。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
(1)A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如何正确服用药物,观察多项生命体征指标水平,定时清洁与消毒病房等。
(2)B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成立循证护理干预小组,并分析以往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②通过知网、万方等平台查找资料,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的应对措施以及护理方案。③实施。a.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由于疾病本身较为严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多与其进行交流,帮助引导正确宣泄情绪,讲解导致发生疾病的原因、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等,帮助纠正错误认知,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b.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饮食喜好等,为其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低热量以及低糖量,且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胃肠道负担等,此外,嘱咐在排便时不得过度用力,避免加重心力衰竭现象。c.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实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变化等情况进行观察,若观察到反应迟钝,或者面色变得苍白等,需要即刻予以吸氧干预,并做好血压等检查,便于能够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24 h心动图表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评判选择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划分为3个级,分值0~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较满意,0~59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4 h心动图表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B组24 h心动图表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A组与B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82.50%、97.50%,组间对比结果显示B组更高(P<0.05),见表2。
3讨论
导致发生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突发阻塞,而其常见的一种典型合并症便是心力衰竭,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以及病亡率。为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治疗同时也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4]。
常规护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存在一定程度的常规性、盲目性以及被动性,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无法有效兼顾到不同个体,所以开展后效果并非十分理想[5]。近年来,随着医学多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护理工作中更加重视患者的身心感受等。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24 h心动图表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提示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后的效果令人满意。循证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开展护理活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临床以往护理经验、患者自身愿望等,并获取证据,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依据,与此同时,这也是循证保健以及循证医学中不可替代以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6]。在开展循证护理工作时,其是将具有可信度以及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作为实施的依据,并通过提出问题、查找实证等,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7]。本次首先通过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帮助正确看待疾病,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通过饮食干预,帮助合理饮食,为康复提供机体支持;通过病情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
对症处理,从而从多个方面促进康复[8]。
综上所述,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在其护理工作中行循证护理干预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不仅可缩短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还能够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Katarzyna R.Adult stem cell therapy for cardiac repair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eading to ischemic heart failure:an overview of evidence from the recent clinical trials[J].Curr Cardiol Rev,2017,13(3):223-231.
[2]曾柏华.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2):206-207.
[3]吴从玉.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5):121.
[4]Stumpf C,Sheriff A,Zimmermann S,et al.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predict systolic heart failure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first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coronary angioplasty[J].Archives of Medical Science Ams,2017,13(5):1086-1093.
[5]唐思思.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5(14):9.
[6]蔡霞.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5):122-123.
[7]邢艳.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88-189.
[8]李杨,杨连娟.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55-50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