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心内科的7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数字的方法将其分至A组与B组。A组患者选用常规治疗方法,即针对原发疾病对症治疗防止心律失常,B组患者则选用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方法治疗,进而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B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A组(常规治疗患者),且B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患者,比较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可维持心室的正常节律和速率,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进而有效治疗病情,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健康。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体外循环;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
本文引用格式:谈宝珍.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94+96.
0引言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内科中常见的并发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功能下降而引起心电传导发生异常,进而引发心室节律和速率异常的现象[1]。临床中根据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分为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类型,此类患者的病情较严重,治疗难度较大,甚至时刻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此病备受关注[2]。临床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无特效治疗方法,多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以防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随着医学的进步,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方法被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探究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时间介于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5.85±3.17)岁。将7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分配至A、B两组。A组患者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4.12±3.43)岁;B组患者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6.98±4.14)岁。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定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②患者无严重的其他内脏功能障碍;③患者无明显药物禁忌症;④患者均精神正常,且为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1.2治疗方法
1.2.1A组患者选用常规治疗方法,即针对原发疾病对症治疗防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1.2.2B组患者则选用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方法治疗,即患者在适宜温度内进行体外循环,灌注心肌保护液,出现泵衰竭后,插入符合标准型号的主动脉球囊,多见于40毫升,导管选用8F,在充气、放气过程中记录心脏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及ST段复位时间,记录血液动力学的各个指标并观察其变化特点,在药物治疗、患者治疗效果好转的情况下监测心室功能的改变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采用(±s)表示数据,根据资料类型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具体见下表1。
结果得出:B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A组(常规治疗患者),比较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具体见下表2。
结果得出,B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患者,比较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状,多见于老年患者,男女患病比例相当[3]。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室的节律或跳动频率出现异常,主要是由于心脏电生理机能异常所致,导致患者心室提前收缩或心室跳动频率增加,严重者出现心室颤动。心室节律或频率异常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因此心室心律失常备受临床医生的重视。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该治疗方法是在心脏原发疾病患者治疗后,观察到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且泵衰竭时,立即在外循环的主动脉内灌注球囊,在球囊的助力下帮助心室恢复正常的节律和频率,以达到治疗的效果[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后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A组,且该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组。该结果与其他报道相符,证明了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方法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之,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方法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价值显著,值得被广泛应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赵明.比索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分析[J].智慧健康,2018,28(4):47.
[2]王军.体外循环后泵衰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15):17.
[3]谭振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5(19):565.
[4]王军.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救治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1(8):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