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理护理对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的疗效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3 16:12: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相应所采取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并实施亲属活体肾移植6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精心且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患者经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测评分值大幅下降,与护理前相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的过程中予以精心且具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术后康复及心理重建。

关键词:心理护理;亲属供体;肾移植

本文引用格式:梁小玲,梁红梅,黄丽娟,等.心理护理对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的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249+252.

0引言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肾移植是当前医学条件下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极为短缺的肾源使数以万计的肾移植需求者在漫长的等待中耗尽生命。亲属活体肾移植为家庭内部成员肾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且具有更高的组织相容性、更短的肾缺血时间以及更高的存活率等优势[1]。考虑到肾移植手术的特殊性和高昂的手术费用以及家庭因素影响,诸多肾移植手术患者多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及压力,于手术实施及预后十分不利。本文针对该类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并将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并实施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8例为主体展开调查研究,供受双方均符合肾移植条件。患者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区间22-46岁,平均(32.4±2.3)岁;婚姻状况:已婚59例,未婚9例;学历: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中专)24例,专科及以上29例;与供者关系为:父母51例,兄弟姐妹15例,夫妻2例;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5例,糖尿病肾病19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1例。

1.2心理护理方法。①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增加交流素材,迅速拉近心理距离,建立情感链接。②其次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难题,获得其信任,并在每日交谈中引导其倾诉心中所想,予以针对性心理抚慰。对于怀揣对亲属内疚自责之感者,应向患者阐述单侧肾脏切除并不会对供者的肾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长期生存产生影响,而且更加有利于供受双方的心理健康,同时向其讲述亲属间进行肾移植的优点,不仅减少了部分医疗费用,而且成活率较尸移植更高、排斥反应更少,于循循善诱下消除其心理负担,接受亲属供体移植;对于恐惧、担忧手术效果的患者,可为其讲解我院从事肾移植手术的先进经验、手术团队的精湛技艺及资历,并以多媒体播放、文印资料等为其展示手术原理、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联系以往的肾移植成功案例,以电话或微信与其交流,增强手术信心,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关注其情绪变化,给予更多的理解与亲情关爱,以调整其心理状态,缓解恐惧与忧虑,使之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对于迫切希望早日手术的患者,应予以理解,并为其解释肾移植手术较一般手术更为复杂,所需要检查的项目更多、更详细,因此术前准备所需时间较长,同时强调术前充分准备于手术顺利实施及术后康复更加有利。③术后患者常因担忧供者的身体情况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将供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告知患者,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并在时机成熟之时安排双方见面,使之切实感受到彼此身体的日渐恢复;针对患者对排异反应的过分担忧,护理人员应与之坦诚交谈,及时相告相关的实验室数据报告,教会其对常用指标的观察和判断;因肾移植手术所耗费时间、精力、金钱等甚巨,患者常抱有连累家人的自责心理,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酌情收费,尽量使用性价比高的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并发放每日清单以便患者家属进行核对和沟通,必要时向媒体、网络等寻求社会资助;再次向患者说明以自身器官挽救别人的生命是崇高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亲属间的器官移植更加有利于家庭内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我礼仪之邦的主流价值观表达,且供者术后恢复良好,告知患者放下心中包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更加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及预后。

1.3观察指标。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价,所测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负相关。

1.4数据解析。以SPSS 19.0进行组间相关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满意度等均以(±s)表述,检验为t。当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患者经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测评分值大幅下降,与护理前相较差异显著(P<0.05)。


\

 
3讨论

肾移植的首要目标是为保证患者的生存,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亲属活体肾移植应达成供受双方生理及心理的平衡,以尽快恢复到疾病前的生存状态。在肾移植需求者日益增多的当下,仅依靠器官捐献已很难满足临床需求,并成为我国肾移植发展的瓶颈。因此活体移植依然是我国肾源供体不可或缺的主要来源之一。

有研究表明,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终末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远期生存率远大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且供体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亦没有受到明显影响[2]。因此针对临床肾移植受体所呈现出来的担忧恐惧、自责内疚、敏感怀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引经据典对其进行耐心而真诚的解释和情绪纾解,并通过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建立和积极主动的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同,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肾移植术,加强对手术康复进度与理想效果的了解,建立康复信心的同时解除患者对供体的担忧,从患者家庭结构、医学伦理、社会舆论等方面为其阐述亲属间活体器官移植的好处,鼓励患者抛开精神包袱,以坦然、平和的态度面对肾移植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康复[3-5]。此外,还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经济支出,并在条件允许下寻求社会帮助。经过系统而全面的心理护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与护理前差异显著[6-7]。

综上所述,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的过程中予以精心且具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
负面情绪,有利于术后康复及心理重建。

\

 
参考文献

[1]李光辉.活体肾移植供、受者80例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1):3556-3559.
[2]叶剑锋.活体肾移植对供体及受体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9):40-41.
[3]王赟.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43-44.
[4]吴文丽,曾金英.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C]//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护理风险、护理成本管理暨临床护理新进展学术交流会,2008.
[5]姜英,蔡曼波,李建军.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S1):265-267.
[6]应敏.亲属活体肾移植152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63-4163.
[7]彭山玲,陶小琴,黄丽婷,等.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和受者的情感体验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19):75-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