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的临床对比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3 12:37: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使用腹腔镜治疗和开腹脾切除治疗的效果差异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对57例肝硬化门高压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开腹组使用了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是(187.56±27.43)min,平均出血量是(320.85±158.65)mL,平均引流量是(780.65±235.43)mL,平均住院时间是(7.55±3.25)d,对照组分别是(153.82±45.19)min、(430.25±202.16)mL、(1225.45±189.35)mL、(10.57±4.37)d,腹腔镜组并发症几率是16.67%,开腹组25.93%,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肝功能和住院费用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使用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比开腹手术优秀,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几率低,临床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断流术;门静脉高压

本文引用格式:李栋,李晓峰,王芸.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的临床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59,61.

0引言

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大,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脾切除断流术是首选治疗方式,因为肝硬化引起的凝血障碍,患者的脾肿大,附近的血管扩张,使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手术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1]。现代腹腔镜技术发展后,手术器械不断的更新,腹腔镜脾切除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比较多[2]。此次我院就57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对腹腔镜脾切除断流和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了对比,现进行以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对5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进行分析,共有32例男性和25例女性,将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共有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最小39岁,最大71岁,平均(51.82±16.64)岁;开腹组共有15例男性和12例女性,最小是38岁,最大是70岁,平均(51.65±17.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能够比较分析。

1.2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尽可能纠正肝功能Child B级为A级,消除或尽量减少腹水;术前血小板<20×109/L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术前行白介素升血小板治疗或术前输注血小板;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视病情适时停用。

1.3手术方法

1.3.1开腹组


采用左上腹旁正中切口或左侧肋缘下切口,以经典的原位脾切除术行脾脏切除[3],后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冲洗腹腔后放置引流管,常规逐层关腹。

1.3.2腹腔镜组

患者取头高20°~30°,左侧腹部抬高20°~30°,于脐下、左侧腋前线平脐、左锁骨中线平脐、右锁骨中线外侧肋缘下、右锁骨中线内侧肋缘下做穿刺孔[4]。取标本切口取左下腹反麦氏点位置;术者站患者右侧或左侧,持无损伤抓钳分离,手术分离基本循胃大弯至胃底、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蒂、脾膈韧带,以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5-6],予“强生”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门处脉管组织,使用切割闭合器时应注意避开术中使用的金属钛夹或塑料夹,以防脾门订合不全致出血;断流时沿胃小弯至贲门、贲门食管周围,用钛夹或塑料夹夹闭较粗血管,充分游离食管上6~8cm,以彻底离断高位食管支。术毕于脾窝放置引流管自腹壁引出。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肝功能分级、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腹腔感染、门静脉血栓、肠梗阻、胰漏、胃瘫)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是(187.56±27.43)min,平均出血量是(320.85±158.65)mL,平均引流量是(780.65±235.43)mL,平均住院时间是(7.55±3.25)d,对照组分别是(153.82±45.19)min、(430.25±20 2.16)m L、(1225.45±189.35)m L、(10.57±4.37)d,腹腔镜组并发症几率是16.67%,开腹组25.93%,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肝功能和住院费用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3讨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了患者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是我国发病率较大的疾病,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传统治疗的开腹手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非常大,肝硬化患者的身体状态不佳,手术对患者造成了并发症,严重者会有肝衰竭症状,甚至是死亡。现代医疗技术发展后,腹腔镜切除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高压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临床中对其研究也是越来越多。

由于肝硬化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术中出血的控制对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显得尤为关键。而术中处理的难点为脾脏上极和脾门血管。脾脏上极与胃短或胃左血管关系紧密,如操作不当,极易导致血管撕裂出血,正确的处理为切开胃壁,充分暴露胃底,塑料夹夹闭后离断,必要时缝扎胃壁周围血管。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脾门处血管迂曲扩张明显,压力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引起致命性大出血,且脾脏增大导致胰尾、胃壁与脾脏粘连,术中可能导致胰腺、胃壁等副损伤,因此术中处理脾门处脾动静脉尤其重要。笔者的体会是,动作轻柔,仔细分离脾门周围粘连,分离出脾动脉后予以双重结扎,脾脏淤血程度减轻,随之脾脏缩小,便于手术视野暴露与操作,也可以左手控制脾蒂,预防脾蒂意外损伤导致的大出血,随后分离脾脏上下极后,以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门。在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应沿贲门右侧食管下段右后上方上行,分离至贲门上6~8cm甚至更高位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高位食管支的遗漏,但随着断流位置的升高,需警惕患者术后因迷走神经干完全离断所致的“胃瘫”。

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低于开腹组(P<0.05),而术后肝功能、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近期文献报道类似。因此,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另外,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手术时间上的差异可能与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

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是肝硬化脾切除的重要方式,可以作为开腹手术的替代手术,可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应该要有术中转为开腹手术的准备,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虽然有很多的文献对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成功报道,可是患者的情况特殊,身体差,凝血功能差,因此我们需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患者的肝功能受到的影响比较小,术后生理功能能够快速恢复,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虽然腹腔镜手术使用的器械比较贵,可是相比开腹手术的治疗费用并没有较大的差异性。

总而言之,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手术安全可靠,近期效果比开腹手术优秀,患者的病情多样化,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

 
参考文献

[1]吴志勇,陈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术期处理策略[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7):661-664.
[2]俞海波.手辅助腹腔镜与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0(2):72-75.
[3]贺新新,罗汉传,陈培升,等.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7):772-775.
[4]许焕建,孙学征,傅宏,等.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4):443-445.
[5]刘勇峰,梅乐园,袁江涛,等.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9例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2):141-142.
[6]潘孟,赫军,蔡小勇,等.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8):746-7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