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2 10:18: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70例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麻的方法进行麻醉,而观察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麻醉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麻醉的效果;观察组镇痛效果的评分数值要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的评分数值;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论在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病患麻醉的过程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对病患进行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全麻;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董雪.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51-52.

0引言

在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以及腿部骨折等病患通常采用髋关节置换时来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1]。但是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则容易对病患造成生理上的伤害,也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大面积的手术创伤以及出血[2]。良好的手术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有气管插管的全凭静脉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等[3]。本文对比了两组麻醉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当中的应用,现得出的相关要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病患资料。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70例进行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段为29-58岁,平均(43.5±2.3)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1例,跌伤10例,高空坠落14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段为29-59岁,平均(44±2.6)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2例,跌伤11例,高空坠落12例。通过对比发现,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不大(P>0.05)。纳入标准:病患无特殊的感染病史,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对本次研究表示支持态度并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合并有严重心脏病以及其他并发症病患进行排除,对相关麻醉药物具有过敏反应的病患进行排除。

\

 
1.2方法。两组病患在进行手术治疗前的半个小时内使用剂量为10 mg的地西泮以及剂量为0.5 mg的阿托品进行注射。在病患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要对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例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等进行检测和记录,为病患建立起相关的静脉通路。对病患进行麻醉诱导:使用剂量为2 mg/kg的丙泊酚,剂量为1.0μg/kg的瑞芬太尼,剂量为0.2 mg/kg的维库溴铵依次对病患进行静脉推注。对照组病患采用气管插管的全凭静脉麻醉,具体为让病患吸入含量为10%的异氟醚,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来加入剂量为0.06 mg/kg的维库溴铵以及剂量为1.0μg/kg的瑞芬太尼,使用微泵对病患持续静脉注射剂量为2.0 mg/(kg.h)的丙泊酚来进行麻醉的维持。观察组病患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具体为护理人员指导病患保持左侧的卧位,使用型号为16号的腰硬麻醉穿刺针来对病患进行穿刺处理。在穿刺成功之后向病患蛛网膜下的间隙部位保持0.2 mL/秒的速度来注射含量为0.75%剂量为2 mL的罗哌卡因和含量为10%剂量为1 mL的葡萄糖注射液的混合液,将硬膜外的导管进行留置,在完成手术之后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来增加硬膜外麻醉的药物。当病患的基础血压下降到20%以下时,可以使用剂量为15 mg的麻黄碱对病患进行注射治疗,如果病患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则可以使用剂量为0.5 mg的阿托品对病患进行治疗。

1.3观察的指标。对比两组病患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的评分数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1.4统计学标准。本文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计量资料表示为(±s),计数资料表示为%。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麻醉效果对比。麻醉的效果主要对比两组之间起效的时间、阻滞完全的时间以及麻醉的剂量。观察组起效的时间为(55.1±2.3)分钟,阻滞完全的时间为(11.6±1.9)分钟,麻醉的剂量为(13.9±0.8)mg;对照组起效的时间为
(121.4±6.7)分钟,阻滞完全的时间为(28.4±2.1)分钟,麻醉的剂量为(26.7±1.7)mg。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麻醉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

 

2.2两组镇痛效果的评分对比。观察组镇痛效果的评分数值为(87.4±2.9)分,对照组镇痛效果的评分数值为(71.2±2.3)分。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镇痛效果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的评分(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观察组中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发生的概率为5.7%;对照组中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6例,发生的概率为17.1%。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P<0.05),具体见表2。


\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4]。在对病患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病患自身身体的影响和病情的干预,在对病患进行麻醉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相关的风险事故,因此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对手术的成功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所使用的麻醉方法有气管插管全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气管插管全麻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对病患进行麻醉的过程中,病患苏醒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这不利于病患手术后的恢复,在使用该方法对病患进行麻醉时也容易对病患的喉头等造成机械性的伤害和刺激,对病患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而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则具有用药方式灵活以及药效快的特点,所使用的药物剂量相对较少,病患体内所含的麻醉药物的浓度比较低,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比较低,因此跟全麻的麻醉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还能让病患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病情不会受到手术时间的限制,对病患呼吸系统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起效的时间为(55.1±2.3)分钟,阻滞完全的时间为(11.6±1.9)分钟,麻醉的剂量为(13.9±0.8)mg;对照组起效的时间为(121.4±6.7)分钟,阻滞完全的时间为(28.4±2.1)分钟,麻醉的剂量为(26.7±1.7)mg。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麻醉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的评分数值为(87.4±2.9)分,对照组镇痛效果的评分数值为(71.2±2.3)分。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镇痛效果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的评分(P<0.05);观察组中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发生的概率为5.7%;对照组中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6例,发生的概率为17.1%。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P<0.05)。

综上所述,在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病患麻醉的过程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对病患进行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喻超,张兴庆,隋成君,等.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165-166.
[2]公艳芳.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9):36+35.
[3]棘淑娜.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8):141-142.
[4]张世华,邹桂凤.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22-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