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19 14:38: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 42 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6 年 4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将治疗前后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的疼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且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 0.05)。在42 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 92.86%,并发症发生率为 2.38%。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本文引用格式:米博文 , 刘义辉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38.

\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腰椎疾病,会引起腰腿疼痛情况,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以往主要应用传统手术治疗,但缺点是手术创伤严重,手术出血量较多,恢复时间较长。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逐渐广泛应用,此种治疗方式产生的创伤较轻,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 [1]。此次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时将2016 年 4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本院接收的4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此次实验对象中。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 42 例研究对象均选自 2016 年 4 月至2018 年 1 月本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 26 例,女16 例;年龄33-81 岁,平均(57.4±3.7)岁;病程为 0.7-4.7年,平均(2.7±1.1)年,13 例L4-L5 突出、18 例L5-S1 突出、11 例 L3-L4 突出。10 例椎间孔型、20 例旁侧型、12 例为旁中央。以上患者通过 CT、X 线片等检验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排出了孕妇、精神严重疾病患者、机体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以及神经元疾病患者。

1.2方法。
予以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指导患者侧卧或者俯卧于手术床上,通过 C 型臂 X 线机确定患者的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同时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微调并在皮肤上标记相应的位置,对穿刺部位行常规消毒,选择利多卡因对患者的关节突出位置进行浸润麻醉。通过 X 线透视,在标记处行穿刺操作,穿刺结束后将亚甲蓝和碘海醇以 1 比 9 的比例注射,之后仔细判断椎间盘中造影剂的详细情况。将导丝放置后并完成 0.8 cm 的切口,将一些上关节突部位进行磨除, 增加椎间孔。在套管中放入的椎间孔镜,通过 0.9% 氯化钠溶液 3000 mL 持续冲洗,将椎管中突入的髓核组织完全取出, 在对其它的椎间盘髓核行低温等离子射频以起到修复受损纤维环和止血作用,在将臭氧(50 μg/mL)注入椎间盘,将椎间孔镜退出并行缝合术,选择无菌纱布敷盖创口。手术结束后 24 h 持续静脉滴注抗生素,卧床休息 3 d 后开始下床活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通过疼痛 VAS 评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一个月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反之越轻。当患者的腰腿疼痛情况完全消失,对正常生活无任何影响时判定为显效;当腰腿疼痛情况明显减弱,且对日常活动无影响时判定为有效;当患者腰腿情况未有好转情况或加重则判定为无效 [2]。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对此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均数 ± 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用 t 检验组间对比;百分比率(%)则代表计数资料并用卡方 χ 2 检验,对比差异明显, 统计学有意义(P < 0.05)。

2结果

对比 42 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 VAS 评分情况。在疼痛VAS 评分上,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 0.05)。42 例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42 例患者中,29 例显效、10 例有效、3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92.86%。所有患者中仅出现 1 例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 2.38%, 经治疗完全康复。

\

3讨论

以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选用传统开放手术,会严重伤害脊柱后柱结构,最后引起腰椎不稳情况 [3]。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逐渐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手术能够将突出的髓核全部摘除,且临床症状能够快速得到改善。其优点还包括,手术出血量较少, 这和手术对周边组织损伤以及创口较小有联系;而手术时也无需全麻,也不会对韧带以及椎旁肌产生损伤,能够确保腰椎的稳固性。相对于传统手术,此种微创手术卧床休养时间较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此次研究中,患者均进行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将突入椎管中的髓核摘除,结果显示,在疼痛 VAS 评分上,治疗前高于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008,P =0.000);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达 92.86%,只有 1 例(2.38%)患者出现感染并发症。由此说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并发症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弥补传统手术的缺点,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翀, 田征 , 梁青福, 等.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 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60 例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32-36.
[2]凤龙, 章耀华 , 李强, 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75-78.
[3]许天明, 倪斌 , 王魁, 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颈腰痛杂志 ,2016,37(3):186-19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9/2018111902391873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