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析川蜀地区妇科诊治月经过少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1 16:29: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月经过少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饮食条件、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改变,月经过少的病人越来越多,其发病率逐年高升。月经过少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西医学治疗月经过少大多采用人工周期疗法,但病情往往反复,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人意。现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月经过少的疗效确切,有着显著的自身优势。而川蜀地区自古皆是医药重地,道地药材量大质优,自古以来,川蜀地区的中医名家数量众多,特别是在在妇科方面,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尤为突出。因川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在妇科月经过少疾病上以湿、虚、瘀为主要证候,治疗原则以补虚、祛湿、化瘀三点为主。

关键词:月经过少;川蜀;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朱丽,王楷.浅析川蜀地区妇科诊治月经过少的理论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57,260.

0引言

月经过少是指在月经周期正常的情况下,行经时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小于 2 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1]。月经过少常常伴见有月经推迟,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展为闭经,或影响妊娠,甚至  过早绝经。月经过少是一个症状,也是一个中医病名,而在西医学 里没有“月经过少”这个疾病,西医学将“月经过少”看做是一个 症状,一种临床表现,与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发育不 良、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结核、盆腔结核等西医病种密切相关,故  有关月经过少的发病率,至今少见报道,据有文献表明,月经过少 发病率约为 19.9%-33%[2]。

1川蜀地区月经过少临床常见三大证一湿、虚、瘀

月经过少的病因在中医看来有虚实之分,虚者多是因肾虚、脾虚、血虚、肝肾阴虚,而实者则是多因气滞、血瘀。《傅青主女科》认为:“经水出诸肾”。《血证论·经血》曰“经行太少……诸虚证犹杂出难言,审系肾中天癸之水不足者”。明确指出,肾的精血不足、肾气不健,是导致月经量减少的根本原因 [3],而川蜀地区鉴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周围环山的盆地地形)及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饮食习惯,川蜀妇科及其流派在总体上较全国其他地区流派而言 , 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川蜀地区月经过少的病人除了以“虚”证常见,还以“湿、瘀”三大证最为常见。

川蜀,即现在的四川地区,地处中国西南,周围环山,形成典型的盆地地形,地表河流众多,雾气重,使得云层致密厚实,透过云层的阳光大大减少,再则因其四周为高山环绕,盆地内的空气流通不畅,以致湿气氤氲不易弥散。又因四川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温度高,降雨量多,盆地内年相对湿度平均在 76%-85%[4] 以致川蜀地区形成“湿重”的独特气候特点 [5]。湿重,则易困脾,脾气损伤,气血生化乏源,经血化生之源不足则出现月经过少。再则, 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阻经脉,血不畅行,经血受阻而行经量少。正如清 . 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经有多少,而其多少亦素有定规……平日多而忽然少者,非病后体虚,即外因阻滞也。亦有痰碍经隧者,必其体肥,而脾土或者亏败,不能燥痰也。罗国纲也认为, 月经量少和“痰”、“脾虚”息息相关;再则清。静光禅师在《女科秘要》指出"肥胖经少,此获凝经隧" [6]。

\

 
为了祛湿祛潮 , 麻辣炙煿、肥甘厚味之类的食物成为川蜀人民食物的主调,此类食物多辛温,有升散湿气的作用,但物极必反, 当辛辣肥腻的食物食之太过,就会助湿蕴热,形成湿热体质。而川蜀地区本就湿重,而长夏时节更是湿热同重。所谓“同气相召,内外相感”,使得川蜀地区的人民易病于湿热。《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川蜀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当地居民形成了“湿热体质”[7]。而热邪入于血,血热互结,热邪煎熬血中津液,使津液减少、血液粘稠,血液流通不畅,壅滞于体内而致瘀。或是,阳虚可使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湿,阴虚使脉道失于柔润而僵化,而津亏则无以充血,这些都可致血瘀形成。结合现代西医学,王成荣老师认为,宫腔操作史,也是属于“瘀”的范畴 [6]。总之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或淤血阻于冲任,以致经血涩少,出现月经量过少的症状。

2诊治思路一补虚、除湿、化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的居民的生理、病理状况受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影响,所以,在诊治过程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尤为重要,这体现了医学与地域结合的重要性,这时单一的学术思想(如:“脾胃”、“火热”等)就存在了一定的片面性。川蜀历代医家对妇科月经过少的诊治思路总归三大点 - 一补虚、除湿、化瘀。

2.1补虚(重补肾、肝)

补虚(重补肾、肝):《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说明经水本乎肾,肾气盛,冲任通,月经则能按时来潮。反之,如果肾气虚弱,冲任失养,则经量减少,月经不能按期而至。杨家林 [8] 名老中医认为月经过少虽有虚实两端,但总的是以虚证为主,其主要病机应是“肾虚血亏, 冲任不调”,治疗应当治其“本源”——补肾益精治其本,养血益气培其源,选方五子衍宗丸合圣愈汤加减。谢萍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机理不外两个:一为阴精受损,血海不充;二为实邪阻隔,冲任阻滞,经行不畅。但临床上多虚证少实证,其中多以肾虚为主 [9],故临床治疗月经过少重点在于补肾填精滋阴养血 [10]。“女子以肝为先天”王成荣,重视肝在月经中的作用,用其自拟方“滋和汤”化 裁分期治疗月经过少有较好临床疗效 [6]。

2.2除湿(兼以健脾)

名老中医杨家林提出妇科湿邪致病特点,提出“治湿五法”。

其中就用补肾除湿法,代表方——寿胎四妙坤茜加减。此方用于因肾气不足,痰湿阻滞所致的月经量少,或是月经后期、不孕等病症。[11] 宋兴教授 [12] 认为,女子胞宫受寒,痰湿闭郁,会使得月经量减少甚或闭经。临床上常常见到使用大量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中药调经,但治疗效果却欠佳的现象,此乃是因为未认识到痰湿闭阻也会导致月经量少,此时应视具体情况,有寒散寒,有湿除湿。 宋兴教授散寒一般喜欢用羌活、独活、桂枝、藁本等药物,化痰除湿一般用法半夏、制南星等类药物,而妇科常用的通经药物如:益母草,仅用 5g,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活血的药物,充分体现了“调经不唯血中求”思想。此外,我认为在除湿的同时应加以“健脾类的中药”,一是脾健,水湿才得以运化,二来脾为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经血化生之源不足则出现月经过少。

2.3化瘀

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或淤血阻于冲任,以致经血涩少,出现月经量过少的症状。王成荣教授认为清宫术等妇科手术,易损脉道、 胞宫、冲任,从而形成淤血,以致血行不畅、胞宫失养、经量减少。严春玲 [13] 等人研究中,"以王成荣教授自拟方“滋活汤、三川汤”来治疗血瘀导致的月经过少,其疗效显著:实验组于非经期口服“滋活汤”,经期用“三川汤”,对照組口服戊酸雌二醇 2mg,每日 1次,从月经第 5 天开始,连服 11 天。统计分析结果:P<0.05,两组 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滋活汤”以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当归、川芎、鸡血藤、桃仁等药物组成,是王老的自拟方,组方包含了补精血益肝肾、活血通络两大方面,适用于冲任虚瘀之虚实夹杂证。“三川汤”组方为川牛膝、桃仁、川红花、香附、积壳、川芎、当归。川牛膝引血下行,下行逐瘀通经为君,桃仁、川红花活血化瘀为臣,起到化瘀通经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努力推进中医药的发展,但不能教条式的“一边倒”思想,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信息交流困难,遣方用药有着明显的地域性,所以在临床上,应当重视地域特点,辨病辩证应该充分发挥中医因地制宜的特色,以提高临床疗效,以“求同存异”“因地制宜”的思想,指导自己在临床上不断学习进步。

\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92.
[2]金哲,林佳静.月经过少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的分析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国.2009(9).
[3]姜丽娟,张良英.国家级名医张良英教授诊治妇科疾病学术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3):19-20.
[4]石宜明,周淑华.四川多湿邪为患小议论[J].医学琐谈,2010,1(23):70-72.
[5]徐强,尹立智,吴美玉.成都地区外感疾病中湿热因素分析与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70-71.
[6]严春玲.王成荣学术思想辨治经验概要验证初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48-50.
[7]龙迪,彭波,刘嘉,等.基于“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四川湿热病证易感性成因探讨[J].四川中医,2017,35(4):41-44.
[8]魏绍斌.杨家林治疗月经不调经验[J].四川中医,2000,18(5):1.
[9]赵美珠,郑利茶,陈姚宇.谢萍教授运用补肾益精养血法治疗月经过少验案举隅[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1):6-7.
[10]何秀英,张妮,许巧惠,等.谢萍治疗月经过少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0):19-20.
[11]魏绍斌,邓琳雯,王妍.杨家林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思辨特点[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6):1504-1505.
[12]杨石.宋兴教授辩治湿病学术思想的总结[J].四川中医,2018,36(5):11-13.
[13]严春玲.王成荣学术思想辨治经验概要验证初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56-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27.html
本文标签: 月经过少 ,川蜀 ,治疗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