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带加热导丝呼吸机回路在神经重症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016 年6 月至2017 年12 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且时间大于48 小时的 102 例神经重症患者,采用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51 例)及干预组(51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加热湿化器及普通呼吸机管路进行机械通气,干预组采用 MR850 加热湿化器及带加热导丝呼吸机回路进行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气道的湿化程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mnonia.VAP)发生率及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有刺激性咳嗽、黏膜充血水肿、肺不张等)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较优,VAP 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采用MR850 加热湿化器及带加热导丝呼吸机回路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可有效保证神经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加热导丝呼吸回路;机械通气;气道管理;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黄安石, 马娟. 加热导丝呼吸回路在神经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4):14-15.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t Conduction Breathing Circuit In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In Severe Neurologic Patients
HUANG An-shi, MA Juan(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b: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heating guide wire ventilator circuit in airwa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more than 48 hours from June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e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of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51 cases)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51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numerical metho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heating humidifier and the common ventilator pipelin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used the MR850 heat humidifier and the heating guide wire ventilator circuit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humidification degree of airway,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mnonia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irritating cough, mucosal hyperemia and edema, atelectasis, et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irway humidification effect was bett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using the MR850 heat humidifier and the heating wire ventilator circuit to manage the airway of severe neurosis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humidification effect of artificial airway of severe neurosis patients, keep the airway fre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Heating guide wire respiratory circui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irwa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0引言
为危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是提高临床救治关键措施,但建立人工气道后由于缺乏加湿、加温及过滤细菌这一重要的生理功能,极易造成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干燥及黏液纤毛系统受到损伤,使患者不良反应及肺部感染率增加 [1]。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管理中已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最佳湿化标准尚未统一。有相关报告:带加热导丝呼吸回路,能保证吸入气体达到入口处时的温度为 36℃ -37℃,且湿度达到饱和。加热导丝呼吸回路的在神经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相关研究报告较少 [2],神经内科重症大部分为高龄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加上多数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无力咳嗽咳痰,做好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中采用带加热导丝呼吸回路及加热加温湿化器装置对 51 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 10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 ≥30 岁;②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收入我科;③ 需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4)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48 小时的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排除标准:已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运用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51 例)及干预组(51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加热湿化器及普通呼吸机管路。干预组采用 MR850 加热湿化器及带加热导丝呼吸机回路。对照组包括男 28 例,女 23 例;平均年龄(55.5±10.3)岁,患者的基础疾病类型:34 例脑血管病、12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 神经 - 肌肉接头疾病;干预组包括男 27 例,女 24 例;平均年龄(55.7±11.6)岁,患者疾病类型:35 例脑血管病、11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 神经 - 肌肉接头疾病、1 例脱髓鞘疾病; 研究对象同质性的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种构成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两组入选患者的基础资料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数据可用于本次研究中。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的是一次性的聚氯乙烯(PVC) 呼吸机管路进行机械通气, 并由加热器及湿化罐组成的湿化装置进行湿化,湿化器温度控制范围分为 1-9 档,对应加热湿化罐内温度分别为 40℃ -60℃,呼吸机回路的温度分在31℃ -40℃之间。只能控制湿化器温度控制档数范围。将档数调节好后完成呼吸管路连接,因 PVC 管路无加热导丝,因此需要每隔 2-4 h 往湿化罐添加湿化用水并每间隔 5-7 d 更换一次湿化用水,湿化用水均为灭菌注射用水,及时观察水质, 如发现感染要及时进行更换 [3]。干预组患者运用的是带加热导丝呼吸回路系统进行机械通气:运用的是 MR850 湿化加热器及具有加热导丝的呼吸机管道,加热导丝呼吸回路两端均有温度探头,连接温度探头完成呼吸机管路连接,水罐自带的管路与灭菌注射用水连接,机械可自动进行加水到标准水量,湿化灌的加温度数标准为 37℃,无须进行注水工作,只需更换滴注的灭菌注射用水,当水量减少时,机械实现自动加水并持续维持水量标准 [4-5]。
1.3评价标准。
患者气道的湿化程度评价标准可分成 [6]:湿化不足(痰液少且黏稠,吸痰管吸出困难,痰痂增加,双肺可闻及显著的干性罗音,呼吸困难,意识状态不良等现象); 湿化适中(痰量正常、痰液稀薄且无痰块痰痂,两肺的呼吸音清,未闻见干湿性的罗音,患者呼吸通畅);湿化过度(痰量多于正常,痰液过度稀薄,反复频繁咳嗽,患者躁动不安, 双肺可听见明显的痰鸣音,呼吸不畅且血氧饱和度不足)。患者刺激性咳嗽表现为咳嗽较频繁,有躁动现象,气道黏膜出血水肿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等。患者是否发生肺不张由胸部 CT 影像确诊 [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诊断:
1.3.1 胸部 X 或 CT 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性浸润阴影。
1.3.2 同时满足下列至少 4 项:①体温 >38.0℃或 <36.0℃;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0×109/ L或 <4×109/ L;③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④深部痰病原学培养阳性 [8]。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均运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运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湿化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两组不良反应采用 χ 2 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见表 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 VAP 发生情况,见表 2。
3讨论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多合并出现呼吸抑制、呼吸衰竭现象,需要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呼吸,但建立人工气道无法保持充足的水分及热量,易导致患者呼吸道黏膜干燥损伤 [9]。有关医学研究报道指出,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气道湿化程度密切相关 [10]。因此,为人工气道的患者选择有效的气道湿化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气道湿化管理中有多种方法,如微量泵持续滴入生理盐水、可控式输液器持续滴入灭菌水及传统加热加温湿化灌等。对照组中的湿化器湿化水到达患者吸入端时温湿度常常达不到标准,易出现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等,容易产生上诉不良反应。聚乙烯呼吸回路易产生较多冷凝水,增加倾倒集水杯次数,集水杯易聚集和繁殖大量细菌,需及时人工添加湿化用水,这些因素是院内发生 VAP 的重要途径之一。干预组中加热导丝呼吸机回路两端带有温度探头,控制加热湿化罐内水分的加热,使吸入端温度达到 37℃、绝对湿度为33-44 mg/L,减少痰痂的形成和堵管,且该加热导丝呼吸回路能减少冷凝水的产生,机械能自动加水并保持一定的水量, 减少护理工作量和感染的风险,不良反应和 VAP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P< 0.05),与荆伟丽等的研究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加热导丝呼吸回路运用在人工气道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危重患者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适宜的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措施,做好气道湿化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的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其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荆伟丽 , 赵振寰, 姜艳 , 等. 双加热导丝回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5):98-99.
[2]姜曼 , 敖薪. 人工气道管理标准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51(12):1479-1482.
[3]廖冬如 .MR410 与MR730 加热湿化器的性能特点分析与比较 [J]. 医学信息 ,2013,(13):547-547.
[4]苏珊珊, 颜溶溶 , 王黎晖. 双加热式自动加温加湿联合雾化吸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 ,2017,(3906):172-173.
[5]熊琴. 双加热导丝回路加热湿化器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2014,15(09):96-98.
[6]窦芳. 人工气道湿化标准判定的护理体会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04):217-218.
[7] 孙永涛.肺不张CT 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2):250-251.
[8]王雪, 郭利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J]. 医学与哲学,2017,38(02):32-34+54.
[9]沈萍, 翟盼盼, 刘畅, 等. 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机肺炎发生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28(03):340-343.
[10]蓝惠兰, 谭杏飞 , 陈萍云, 等. 机械通气呼吸机管道湿化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16,3021:2588-2591.
《加热导丝呼吸回路在神经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9/2018111902351836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