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1 11:29: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标准化治疗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其治疗影响进行相关评价。方法采用统一的不良反应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调查,并且对于120例患者在肺结核的耐药性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4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产生了超过一种的不良反应,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76%的人通过更换药物以及调整药物的剂量最终进行继续的治疗,仅有24%的人因为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终止了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所有的不良反应当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发生几率为25%,第二名为肝脏的毒性反应,发生几率为1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但是我们如果早期发现、定期检测并且进行合理的处理,最终大部分的患者能够继续完成疗程。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耐药性;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王艳玲.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75,77.

0引言

我们在临床上对于敏感性结核的短程化疗通常能够达到80%以上的治愈率,而且采用该方法尽心治疗具有较好的耐药性,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的记录比其他的治疗方式也更低[1]。但是,对于利福平以及异烟肼具有耐药性的肺结核治疗过程当中我们至少需要采用4种甚至更多的抗结核药物来进行治疗,并且一般疗程超过24个月,治疗过程当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急剧升高,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在结核的治疗过程当中,并发症既有轻度的皮肤颜色的变化也有足以致命的肾功能衰竭以及肝毒性,而不良反应对于患者治疗的相关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存在[2]。本研究对于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探析,并且不良反应对于耐多药结核治疗的影响,从而为我国耐药性肺结核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并且为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预防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对象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并且充分的考虑到耐多药结核病的基本疫情,2017年1月开始开始调查研究,截止调查结束的2018年12月,共有120例耐多药患者参与本次的临床调查研究。

1.2诊断标准

对耐多药结核患者的测定我们通常采用通过相关熟练度测试的实验室来进行试验,并且用WHO的采用比例法的药敏试验来对于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于利福平以及异烟肼的耐药性进行测定。

1.3患者用药情况

标准化治疗的方案至少应用四种治疗药物来进行治疗,而且其中有一种药物为注射剂。患者治疗的疗程共计24个月,所有的患者均需要在治疗开始之前的14d进入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治疗状况安排出院。

1.4相关数据的收集

1.4.1调查表


本次临床调查研究统一的采用“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调查表”来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所收集的主要数据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治疗开始时间;患者的初治或者复治的情况;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患者治疗的影响、不良反应种类、不良反应出现时间、结束时间以及药物的相关信息等。

1.4.2不良反应分类

本次临床调查研究的不良反应主要分成以下几类:电解质紊乱、胃肠反应、前庭性或者耳毒性的功能障碍、肝脏毒性、肌肉痛、关节痛、肾脏毒性、视神经炎、过敏反应、精神症状、血液系统损害或者其他。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调查研究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双录入的方式进行Excel软件的录入,并且保证数据的质量,随后采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状况


参与临床调查研究的120例患者当中,患者年龄13~74岁,平均(41.2±12.8)岁,所有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初次诊治的患者28例,92例患者为复治患者。

2.2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以及对于治疗的影响

所有参与临床调查研究的1 2 0例患者当中,有5 5%(6 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没有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有4 5%(5 4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发生了至少一种的不良反应,其中有34%(41例)患者产生了1种的不良反应,12%(14例)患者产生了1种以上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共计有75人次。

2.3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

出现时间为患者开始治疗后的(34.3±34.6)d,较早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耳毒性和前庭功能障碍以及胃肠道反应,尿酸增高、肝脏毒性、血液系统和精神症状等出现的相对较晚。最早发生的不良反应出现在治疗的第1天,最晚发生在治疗后的181d,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的平均时间为21d。

总体来看,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肝脏毒性。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有34例(28%)患者发生胃肠反应,平均出现时间为患者开始治疗后的(18.3±5.7)d,最早出现在治疗的第1天,最晚出现在治疗的119d,中位数为9d。引起胃肠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为毗嗓酞胺(17/34)和丙硫异烟胺(12/34),少数患者由于对氨基水杨酸和左氧氟沙星所致。3例患者因为胃肠反应停止耐多药肺结核治疗。

3讨论

MDR主要指菌株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自1990~1992年早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了7个单位的MDR暴发流行,引起世界的注意。近年来,国内报告继发耐药率为65.5%~89.9%,其中耐二药占15.9%~46%[3]。从文献报告表明耐药情况是严重的,如何解决耐多药肺结核病治疗问题迫在眉睫。

近20年来,以含异烟肼和利福平为主药组成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使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病例逐年增加,给结核病的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4]。本文采用含力克肺疾、加替沙星、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并微卡为主药组成的治疗方案,疗程21个月,疗效较满意,痰菌阴转率为95%,复发率为15%,症状、体征改善率在90%以上,影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与吸收,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无因药物不良反应停止治疗者。笔者认为该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效且较安全,是值得推荐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方案[5-6]。

本研究发现我国使用二线抗结核药品过程中,患者精神症状发生率并不高,仅为3.9%,而上述文献中抑郁、精神症状和癫痈发作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左右。这可能由于一方面我国使用的二线抗结核药物种类与国外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我国用药的剂量偏低,例如丁胺卡那霉素国外普遍采用的剂量为1000mg/d,而我国最大剂量仅为800mg/d,丙硫异烟胺/己硫异烟胺在国外的最大剂量用到1000mg/d,而我国仅为800mg/d。

尽管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影响耐多药肺结核治愈的障碍,只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不良反应,配以良好的患者管理和足够的患者关怀措施就能够保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从而保证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7-8]。

\

 
参考文献

[1]崔兰英,王凤靖,刘金玲,等.58例耐多药肺结核确诊前诊治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5):457-458.
[2]洪建军,金晓萍,郭晓芹.上海松江近八年新登记肺结核耐药情况监测[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8):819-820.
[3]黄永茂,林雁.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寄生虫与感染性疾病,2004,2(2):93-94.
[4]李亮.全国复治肺结核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80.
[5]刘同伦.实用结核病学[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94.
[6]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46-49.
[7]屠德华.进一步贯彻和研究控制结核病的策略及措施[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67.
[8]任世明,任利平,程亮.耐多药结核病产业原因及防治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3(4):253-2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0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