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本县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现况,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基数,为近视预防与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照《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手册》要求,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中、小学生1898人,其中男生1010人,女生888人,对抽样人群进行远视力和电脑验光视力筛查。整理数据数用EpiData3.1软件双录入结果并建立数据库,Excel和SPSS17.0软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查1898名学生,近视率为13.86%,其中女生近视率17.12%,男生近视率10.99%,女生近视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分别为2.01%、17.01%、54.93%。男女生及不同学习阶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女生近视率明显高于男生;预防近视应从小学开始,干预重点人群是女生和高中生。
关键词:中小学生;近视率;分析;调查
本文引用格式:余海芬,段志云,寸杨,等.某县儿童青少年视力现况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24,229.
0引言
视力不良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将来的升学和择业。因此加强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监测,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近视不可小觑。为了解本县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现况,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基数,为近视预防与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对样本县5所学校,1898名中小学生进行近视状况调查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按照《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手册》的要求,遵循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小学、初中、高中全年级覆盖,以整班为单位,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80名学生开展视力调查,分别抽取2所小学1094人,2所中学529人,1所高中275人;其中男生1010人,女生888人,共1898人。
1.2检查方法
按照《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手册》,对抽样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和电脑验光筛查,使用的仪器设备通过质检相关部门审批和检测,并定期接受计量检定和校准。视力检查表符合国家标准(GB 11533标准对数视表)的规定。采用统一灯箱对数视力表,视力表的照度为300lx-500lx,调整高度,视力表悬挂高度与视力表5.0行视标与大多数受检者的双眼等高,均按先右后左的顺序,从上而下指视视标,每个视标辨认时间不超过3s原则进行检查,测出被检眼所能辨认的最小行视标,记下该视标为该眼视力。台式自动电脑验光仪:符合标准(ISO 10342眼科仪器-验光仪)的规定,每天检查前进行仪器矫正,并将柱镜值调至负值,先测试右眼后测试左眼,每眼测试3次,记录其平均结果。
1.3视力不良判定
根据《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手册》,近视判定标准为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数<-0.50D;同时,确认为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受检者计入近视样本。只要一只眼近视就判定该学生为近视;双眼视力不平衡者,以低视力一侧为准。
1.4质量控制
所有参与检测人员检测前统一培训,培训合格后按方案开展工作,视力检查医生有相应的资格;每天检测中以随机方式按5%的比例(不包括佩戴角膜塑形镜者)抽取复测对象进行误差检验。
1.5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的数据均用EpiData3.1软件双录入结果并建立数据库,同时使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筛查结果进行
统计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学习阶段视力不良基本情况
本次抽样监测共1898人,近视263人,近视率13.86%。其中小学生1094人,近视人数22人,近视率为2.01%;初中生529人,近视人数90人,近视率为17.01%;高中生275人,近视151人,近视率为54.9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而增高,高中阶段增幅较大。各个学习阶段近视率的构成比用卡方检验,2=521.287,p=0.000,按照显著性水平0.01的水准,不同学习阶段组间近视率整体上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不同性别近视情况
男生1010人,近视111人,近视率10.99%,女生888人,近视152人,近视率17.12%。女生近视率明显高于男生,2=14.861,P=0.000,按照显著性水平0.01的水准,不同性别间近视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各学习阶段近视率
本次调查本县近视率为13.86%,低于2015年云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调查结果48.51%[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近视率分别为2.01%、17.01%、54.9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0.9%、67.3%和79.2%[2]。由于此次调查抽样学校均属于农村学校,学校教学强度相对城市较轻,学生课业负担较城市轻,对学生的压力较小,用眼时间相对少;其次学校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视野范围更开阔,绿色植被较多,可以相对缓解眼睛疲劳,因为单纯性视力不良形成与发展中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3];再次学生活动空间大,户外活动时间较多,较多的户外活动使视网膜受光照时间增多,进而刺激视网膜合成和释放多巴胺,缩短眼轴[4],有利于眼睛的放松和休息,所以近视率相对较低。
虽然本县近视率相对低,但是近视对学生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均随着学生学习阶段和学习任务的加重而呈现近视率急速上升趋势,这与国内有关资料报告相符[5]。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达到54.91%,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加重关系密切,学生面临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升学压力相对增加,课业负担随之加重,相对睡眠时间及课外活动时间不断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进一步加重近视率的发生。国内资料研究显示,长时间过度用眼和睡眠不足会使眼睛睫状肌以及眼外肌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进而导致近视率不断上升[6]。
3.2不同性别近视率
女生近视率17.12%明显高于男生近视率10.99%,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7]。可能与女生青春期较早、学习较刻苦、做作业时间较长,较近距离用眼时间相对较长,户外活动时间比男生相对较少有关[7]。
总之近视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导致的结果,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应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害,做好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近视对儿童青少年的危害性,提早进行近视预防、监测和干预[8]。针对重点人群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普通学生人群建议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综合性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杨云娟,常利涛,吕慧,等.云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856-1857.
[2]杨东玲,郭常义,周月芳,等.中小学生身体活动与近视的相关性分析[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6,4(1):17-18.
[3]奉琪,罗家有,曾嵘,等.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环境因素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127-1130.
[4]宋逸,胡佩瑾,董彦会,等.2014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3):436-437.
[5]郭雷,韩屹,张悦,等.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近视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报,2016,45(2):110-114.
[6]杨漾,洪茯园,彭宁宁.上海市7~22岁学生视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2(5):290-592.
[7]赵明清,徐凌中.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特点与用眼行为干预的主要技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6):60-61.
[8]李芳,张敏,余朝旭,等.凯里市学龄前儿童近视力调查及干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143-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