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行为干预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62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干预模式,实验组施行行为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及对良好生活习惯的依从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合理膳食、饮食控制、体重控制、戒烟及坚持有氧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行为干预模式使患者在治疗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行为干预模式;非酒精性脂肪肝;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李淑敏.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315-316.
0引言
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主要指酒精及其他相关因素导致肝实质细胞脂肪出现变性、蓄积,从而引发疾病的发生。脂肪肝有三类,常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而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中有20%-30%的人有肝内脂肪聚集过度的现象,而这其中约10%的人病情会逐渐的发展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发生,严重患者出现肝硬化,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而研究发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行为干预模式,研究其与常规护理的对比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2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62例。其中对照组女性26例,男性36例,年龄35-71岁,平均(42.34±9.24)岁;实验组女性35例,男性27例,年龄38-73岁,平均
(43.64±9.68)岁。对比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干预模式,实验组施行行为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给予患者全面的健康教育:应用激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身体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针对性给予其心理疏导,缓解不良心理情绪。为患者讲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知识,举例说明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应从性。
1.2.2行为干预的准备阶段: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与患者交流沟通,帮助其发现行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并使患者能够清楚的认识问题的所在,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行为干预计划,行为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①饮食指导:评估患者日常的饮食爱好,然后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饮食计划,严格控制患者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和总热量,摄入的食物应多样化,相互交换,避免不新鲜的食物摄入,同时也避免出现浪费。出现轻度脂肪肝的患者应严格的控制其饮酒量,每日控制在50 mL之内,而对于中重度脂肪肝的患者应戒烟戒酒,戒酒可逐渐少量至完全戒掉[2]。②指导患者正确的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喜欢的运动,可帮助患者推荐一些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如慢走、跑步、游泳等,严格控制耗氧量,运动时间应在饭后60-100 min,每次运动30-60 min,每周运动次数在4-6次之间,并在记录本上记录每天的运动量。
1.2.3行为干预的实施:常给予患者赞美和鼓励,常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使患者能够对治疗提高重视,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嘱患者将治疗中自身的饮食状况、运动时间、体重增减及休息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使患者能够遵循生活规律,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应及时给予疏导,与患者共同面对治疗中的困难,提高患者自信心。在进行治疗和锻炼1周后,总结患者个方面的变化,对于不足之处帮助患者纠正和改善。后期坚持阶段的干预,树立患者强化行为及自我监控的理念,帮助患者建立坚持的信念,使患者认识到行为转变的好处,使患者能够彻底改变不良习惯[3]。最后做好定期的随访工作,给予患者及时的指导,纠正行为干预的不良现象,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及对良好生活习惯的依从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其表示方法分别为[n(%)]、均数±标准差(±s),当(P<0.05)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对良好习惯的执行情况,详见表2。
3讨论
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发达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疾病的发展较慢,在固定的年限内,肝硬化的发病率较低。疾病发生后早期常表现为肝脏的毒性损坏,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的转变为脂肪肝、肝纤维化或出现肝硬化,疾病在进一步发展导致患者肝脏衰竭,严重患者发生肝癌,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非酒精性脂肪患者的早期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出现增高的现象,但是常规护理仍不完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还用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变患者生活习惯,促进疾病快速的痊愈[4]。由此,将行为干预模式应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其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使患者自身能够充分的认识自身问题的所在,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使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的改善。
通过研究观察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P<0.05);实验组患者的合理膳食、饮食控制、体重控制、戒烟及坚持有氧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应用行为干预,有效改善患者不良行为习惯,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妹,龙明宝,马桂满.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3):2165-2168.
[2]付延玉,张本菊,张英,等.优质护理干预在益肝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0):170-173.
[3]荆西民,岳静静,吴卫东,等.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AMPK蛋白活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07):653-657.
[4]李丹,江涛,范华倩,等.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及肝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03):8-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