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特点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9 09:13: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通过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组对患者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肺功能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肺功能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本次研究中比常规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常规开胸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刘恒波.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13-114.

0引言

肺癌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1]。我国近年来肺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逐年上升,且男性肺癌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全部的恶性肿瘤中为第一名,女性肺癌患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为第二名[2]。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胸痛与咳血等[3]。目前临床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等,本文通过对100例肺癌患者的观察研究,探讨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组对患者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已接受有关检查,并经医生确诊为肺癌疾病;术前未接受放疗与化疗等;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脏等功能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处于妊娠期等。对照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8~76岁,平均(52.45±4.63)岁。治疗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7~75岁,平均(53.86±4.58)岁。对照组与治疗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肺癌患者对此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批准研究。

\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先进行常规全身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在患者第5~6肋位置进行切口,切口长度为20 cm左右,将患者的病灶部位完全暴露后,进行肺叶切除,切除完成后清扫系统淋巴结,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放疗和化疗。

治疗组:对患者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全身麻醉后取侧卧位,常规铺巾以及消毒处理。在其第7~8肋间腋中线上进行切口,切口直径大约1 cm大小,将胸腔镜放置于切口内。在其第4~5肋腋前线位置进行长度大约3 cm的切口作为主切口,必要时在肩胛线下第8~9肋位置进行2 cm切口作为辅助切口,置入胸腔镜后对胸腔脏器组织与病灶部位实施探查,并进行肺叶切除,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及支气管,完成后清扫系统淋巴结,并逐步对切口进行缝合,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化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其中术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术后感染与呼吸困难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肺癌患者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针对性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进行检验,并采用率(%)表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常规开胸手术对比中,P<0.05为差异显著,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通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FVC与术后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50例肺癌患者中,有2例为术后感染、1例为呼吸困难,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6.00%;对照组50例肺癌患者中,有6例为术后感染、5例为呼吸困难,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00%。两组比较,2=5.316,P=0.021,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更少,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癌的主要病理至今尚未明确,根据一系列临床研究显示,肺癌的产生与患者长期、大量的吸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4]。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以及人们不良的作息习惯与工作压力增加等,肺癌的发病人数正在逐年递增,其发病率居高不下。若肺癌患者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将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5]。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特点如下,全腔镜肺叶切除通过1~4个直径为2~4 cm的洞孔样切口,操作基本由观看电视屏幕完成,观察胸腔的主要方式是胸腔镜。患者胸腔的切口数量通常为1~4个[6]。近年来刘为超等[7]采用单孔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进行肺叶切除术,探索出了通过更少的切口完成手术的可能,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当前对于肺癌疾病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常规开胸手术,该手术方式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需注意的是,由于肺癌疾病手术难度较大以及开胸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大等特征,常规开胸手术通常难以取得较好效果[8]。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肺癌疾病治疗方式,其方式主要包括在患者第7~8肋间腋中线上进行切口,将胸腔镜放置于切口内。在其腋前线第4~5肋位置进行切口作为主切口,必要时在肩胛线下第8~9肋位置进行切口作为辅助切口,进行肺叶切除,完成后清扫系统淋巴结,并逐步对切口进行缝合,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化疗方案等。

本文通过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组对患者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FVC与术后FEV1均优于对照组,使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0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为6.00%;对照组50例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2.00%。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表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本次研究中比常规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探讨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马洪飚,黄伟,罗锋,等.胸腔镜单操作孔法与单孔法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广西医学,2017,39(7):971-973.
[2]张帆,彭华利,赵飞,等.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1):33-35.
[3]周斌,刘传彬,王家富,等.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8):94-97.
[4]甘俊任,杨逊军,周曼新,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11):1845-1846.
[5]李喆,杨杨,刘延风,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82-85.
[6]解明华.传统开胸与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42-43.
[7]刘为超,葛阳,顾江魁,等.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5):921-924.
[8]刘煜,李敏.两种胸腔镜切除术式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7):509-5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