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针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肺结核病房护理风险的管理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能够保障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够为肺结核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法通过对我院肺结核病房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可能发生风险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护理方案,不断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还要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结果通过对肺结核病房加强风险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了风险发生率,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又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而,保障了临床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人身安全,有效的实现了安全护理。结论加强肺结核病房的风险管理,对于显著提高肺结核患者护理效果及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娇娇.肺结核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260-261.
0引言
医院内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被称作护理风险。如果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安全事件,则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甚至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安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是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消除或者相对减少的一种管理程序,通过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此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临床上,肺结核病史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该病严重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近些年来,肺结核防控措施的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该病存在较强的传染性,促使HIV感染者以及耐药结核患者不断增加。我院呼吸科,多数患者以肺结核为主。肺结核病情较复杂,且潜在危险特别大,另外患者依从性均较差。因此,本科室自2017年开始对该病区传染病房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效。
1风险分析
1.1专科风险分析
1.1.1咯血:肺结核患者,会伴有渗出或者空洞病变以及支气管扩张等病症,极容易引发咯血,有资料显示,约有50%的肺结核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当患者咯血症状严重的时候,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并且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如果不懂得抢救流程,没有专业的技术操作,则容易耽误最佳抢救时机,发生风险事故。严重咯血的患者,会伴有胸闷、喉咙痒以及咳嗽等症状,护理人员要针对有该类症状的患者给予严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给予处置。患者咯血停止后,针对紧张、焦虑、恐惧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并给予体位以及饮食指导,防止加重咯血症状或者诱发咯血[1]。
1.1.2窒息:肺结核患者咯血症状严重时,容易引发窒息,导致患者死亡。在患者发生窒息时,临床表现包括:咯血突然停止或终止、大汗淋漓、表情恐惧、双手乱动等。临床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特别是咯血患者、呼吸衰竭患者、情绪紧张患者以及应用镇静剂的患者,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配合医生给予抢救措施。在发现患者有严重咯血症状时,应在病床旁放置抢救器械,一旦发现窒息症状时,护士要第一时间纠正患者体位,头低较高、侧卧、头偏向一侧,轻敲背部,促进血块排除,清除气道,症状严重可使用负压吸引,同时给予吸氧支持,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针对应用镇静药物的患者,护士要严密监测用药速度,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以及生命体征。
1.1.3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是肺结核患者较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患者可伴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大量气胸时患者可迅速发生呼吸循环障碍。针对该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吸氧支持,并做好胸腔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工作[2]。
1.1.4感染:肺结核患者容易引发感染,因为肺结核空洞、胸膜肥厚、结核纤维病变引起的支气管扩张、肺不张等导致气道阻塞。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特别是老年以及体弱患者,同时还会应用免疫制剂,这些都可引发感染。
1.1.5心理问题:肺结核患者,因为缺乏疾病知识的了解,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往往感情脆弱,容易暴怒,这对该类患者,如果护理人员护理不当,极容易引发差错事故,所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给予心理护理。
1.2病房风险分析
1.2.1患者自身因素:肺结核患者,多数以老年人为主,并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较多,同时由于患者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差异,大部分患者对于治疗方式以及疾病的预防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不能完全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另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体弱患者,在走廊或者洗手间容易发生跌倒、摔伤等危险事件,引发安全纠纷[3]。
1.2.2用药因素: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的服用抗结核药物。要想有效的控制结核病病情,需要患者遵医嘱规律用药、合理科学用药。但是很多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还会引发耐药情况,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用药后发生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就私自停药,也影响治疗效果。
1.2.3环境因素:肺结核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有很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就是痰传染。患者一般对传播方式以及疾病知识掌握不足,不懂得在生活中注意细节,咳嗽、打喷嚏时不会采取预防措施,容易引发传染。另外,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的餐具。寝具以及生活用品等进行定期消毒,防止感染。
1.3护士潜在风险分析
1.3.1护士因素:很多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较弱,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护理人员,临床经验少,风险意识欠缺,针对风险的预见性不足,缺乏沟通,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1.3.2职业暴露风险:肺结核具有传染性,目前,HIV以及耐药结核患者也不断增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与患者接触,特别是在用药期间,容易受到锐器伤,因此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所以,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在不断的增加[4]。
1.3.3心理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并且在社会舆论以及网络传播的影响下,医护人员的心理也比较大。
2风险管理
2.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肺结核病临床护理常规进行技能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建设,防止感染。进行小组分工,职责分工。制定突发应急预案,制定学习计划,以便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2.2加强护士的培训和学习。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技能操作。要制定考核标准,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处理风险的能力。加强职业暴露防范意识,规范技术操作,并且掌握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2.3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为组长,护士为组员,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并提出应对措施。并且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改正,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5]。
2.4加强本科护士的风险意识培养与教育以及职业道德培养与塑造,使大家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感。建立奖惩制度,鼓励护士发现护理风险主动报告。
3结论
随着我国医疗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逐渐提高。通过风险管理的实施,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还能够明显的减少了安全事故纠纷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护关系,进而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梁月贞,邓思东,宋静文.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07):111-113.
[2]邹喜荣,尹凤鸣.应用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健康状况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7):762-765.
[3]顾晓燕.完全管理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3):10-12.
[4]杜玉花.应用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模式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健康状况的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1):216-217.
[5]昝清英.对肺结核专科的临床护士进行个性化管理与人文关怀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3):248-2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