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7 12:41: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还能降低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且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中西医组合治疗方案。

关键词:丁苯酞;活血化瘀汤;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陈尚超,胡明艳.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361+363.

0引言

对急性脑梗死,西医临床多采用丁苯酞药物对患者治疗,虽能控制急性期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但是,难以阻止患者神经元损伤,从而难以提高患整体预后效果,为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我院在丁苯酞治疗的基础上[1],对患者增加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7)和研究组(38),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分布:45-73岁,平均(62.85±2.46)岁,病程分布:4.57-23.41小时,平均(12.82±1.45)小时;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分布:46-72岁,平均(62.76±2.25)岁,病程分布:4.81-23.23小时,平均(12.62±1.34)小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先给予降颅压、吸氧、神经营养、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和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尽量在发病24 h内给患者静脉滴注100 mL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滴注时间≥5分钟,2次/d,两次用药时间间隔需超过6小时。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丁苯酞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患者口服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组方为生黄芪30 g、川牛膝15 g、当归10 g、丹参10 g、赤芍10 g、红花10 g、地龙10 g、陈皮10 g、茯苓10 g、桂枝10 g、桃仁10 g、炙甘草9 g、细辛3 g。加水煎汁,给患者分三次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一个月。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内容包含11个指标:视野、意识水平、凝视、面瘫、失语、感觉、构音障碍、忽视症、共济失调、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总分为42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内容包含9个指标:转移、穿衣、洗澡、如厕、大小便、吃饭、行走、上下楼梯、修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我国中医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血淤是引发该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其认为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针对上述致病因素和治病机理,可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方中赤芍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川牛膝可引血下行、活血通经、活血祛瘀,生黄芪能调和脾胃、补气生阳,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当归能养血和血、活血止痛,茯苓能健脾和胃、渗湿利水,桃仁能活血祛瘀,地龙能清热定惊、通络,细辛能散寒止痛、祛风通窍,陈皮可健脾理气,桂枝可温经通脉,炙甘草能益气复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能达到益气扶正、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治疗功效,因此,其能促进患者机体血淤快速消散,从而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且,现代药理学证实,中药活血化瘀汤还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并促进细胞代谢和脑部微循环有效改善以及血液粘稠度、血清CRP水平降低,而血清CRP水平又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关联,其反应的是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当其水平降低,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从而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快速恢复[2-3]。

本研究中,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丁苯酞治疗及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11±4.03)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10.19±2.3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82±4.91)分、(14.16±2.53)mg/,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94.28±9.44)分;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9.68%)与对照组(12.90%)对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汤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还能降低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且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中西医组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赵丽艳,龙海霞,赵健,等.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8):2757-2759.
[2]王羲.益气通脑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24):3602-3604.
[3]李景,罗承军,荣根满,等.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194-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