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的价值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疾控中心的健康体检者742例,随机分组各371例,观察对照组(施以常规指导)、研究组(加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成效。结果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与服务满意度,比研究组低,P<0.05;传染病发生率,比研究组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体检自我管理水平,与疾病防范知识水平,从而降低传染病率。
关键词: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控制
本文引用格式:张喜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61+368.
0引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有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的使命职责,尤其是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其具有一定的传染力、毒力、致病力,是全球高度关注的话题。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主要以预防为主;对此,加强体检者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让群众对传染病发生原因与传播途径等知识全面了解,使其主动规避身体健康不利因素,从而确保生活质量,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742例健康体检者,当作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各371例,对照组女217例,男154例;平均年龄
(35.3±4.8)岁。研究组女221例,男150例,平均年龄(36.5±4.4)岁。两组基础资料相近,差异不明显,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研究组加强健康教育,如下所示:
1.2.1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群众精神文明面貌,以及传染病防控情况展开,要求内容真实,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科学性,重点突出国家政府态度、紧急处理、防控手段与人员危害等方面内容;①护理人员向体检者介绍传染病类型、疾病危害、诱因等健康知识。根据体检者生活方式,以及目前体检者传染病类型,讲述疾病原因、危害、注意事项、治疗等,使其全面认识传染病,从而提高配合度,与健康指导依从性。根据体检者的文化程度与年龄等差异,采取健康宣传手册、健康讲座、健康指导等途径,讲解传染病相关内容,提高体检者的认知。同时采用视频与广告等新媒体教育方式,以及社区公示、杂志等书面宣教方式,加强传染病知识宣传。
②体检者由于传染病认识片面,对其存在不安等负面情绪;对此,需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客观看待传染病,理性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指导体检者加强自身变化观察,及时识别病情。对于已经感染患者,加强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引导,防止其过渡恐慌,或是出现厌世心理,为患者构建康复蓝图,正确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技能与方法。指导其自我调节,或是通过有效沟通、放松训练等方式,保持最佳身心状态。③对生活日常展开健康教育,加强体检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与高营养的食物,叮嘱应当禁止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加强生活锻炼。
1.2.2健康教育形式: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形式多样,从口头教育入手分析,该种教育形式的使用率最高,包括随访调查、专题讲座、演讲与医嘱等方法。该种教育方法成本低且可灵活运用。从而书面教育入手分析,包括宣传册、杂志、社区公示、板报等方法,健康知识传播的形象感更强,且内容丰富,更利于知识传播。新媒体教育方法,主要通过微电影、视频与工艺广告等途径展开宣教,内容形象生动,更利于被大众接受,且传播面广。针对于疾病控制中心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教,主要通过书面宣教、口头教育方法展开,制作防治宣传手册,由专业护理对体检者展开小组教育、集中教育或个别指导,做好其信息咨询服务,为其展开答疑解惑,以此确保健康教育成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干预结果,观察指标包括服务满意度、传染病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向体检者发放自制防治知识调查问卷,满分百分计,基本知晓≥60分。向体检者发放自制宣教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满分百分计,非常满意≥80分,满意61-79分,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统计,用SPSS 22.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与服务满意度,比研究组低,P<0.05;传染病发生率,比研究组高,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健康教育属于计划性,以及系统性的社会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主动参照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展开自我管理或护理,减轻影响健康因素的风险,以树立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活动直接面向体检者,宣传内容应当确保科学性、主观性与感染力,有效提高其疾病防范意识。健康教育内容,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扭曲与夸大事实,根据现状展开教育。宣传语言应当规范,要求通俗易懂,适合群众需要。宣传方式应当形象与具体化,活跃氛围的同时,促使群众快速接受。
健康教育的宣传对象不同,宣传方法也存在差异,从而突显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将健康教育分为经常性,与疫情突发性两种形式,前者适用于城乡群众,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后者适用于人群密集区,发现疑似病例后,告知其注意自我保护,与提高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方法呈多样性,除摄影、报纸、传单等书面宣传外,还包括影像、文字、教育等综合性健康教育方法。同时根据其生活习惯与地域习俗等灵活调整口头教育。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等健康教育方式的引入,实现了对体检者的延续性健康宣教,实时推动传染病相关自我护理,以及健康饮食等方面知识,让体检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自觉提高运动、饮食等管理依从性,从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2]。
健康教育活动展开的形式多样,一是小组教育:让体检者以小组形式,发表自己的言论与感受,弥补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不足,使其充分掌握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意识。营养师等医护人员,可参与到实践指导中,让体检者掌握更多自我管理方法与技能。二是集中教育:开展学习班,以班组教育形式,向体检者传授传染病相关知识,使体检者充分了解运动、饮食、情志调节等疗法的方法及功效。三是个别指导:对各项检测指标异常者,展开一对一指导,加强体检这对传染病的全面认识,使其有效预防传染病危险因素。
传染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病原体的传染力强,在临床上具有流行性与季节性等特征,一旦流行传染病,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会在社会上迅速传播开来,以此扩大传染范围,影响更多人群的身心健康。但大众对传染病认识相对片面;对此,加强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以提高大众的传染病认知度,意识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性,从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主动规避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如定时通风消毒,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做到健康饮食,确保营养均衡等改变,从而提高免疫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是结核病、胸膜炎等疾病患者,更应当注重科学饮食,减少辛辣等食物,对呼吸道的刺激,并戒烟,改善肺功能。同时要求保证作息规律,循序渐进展开活动,注意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3]。
强化健康教育,能够调整体检者心态,纠正体检者错误认知偏差与态度的同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纠正不良健康行为,从而减少了身心压力,同时能够提高体检护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疾控中心的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要求其转变职责理念,明确掌握健康教育形式、内容等,同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体检者直观具体的讲解健康与疾病相关知识,以此有效落实健康防控工作,确保健康教育成效,带动临床医疗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体检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成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要求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人性化宣教意识与能力,实现多元化健康宣教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黄慧懿,钱湘云,陈璇,等.赋能教育理念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9):3527.
[2]陈春花,曾宪蓝.品管圈活动结合PDCA管理在传染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33):150-151.
[3]杨茜,陈燕华,魏文惠.传染病微课程在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9):195+1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