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刍议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7 10:24: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的100例血液患者,并随时给这些患者进行编号,1-50号为观察组,51-100号为对照组。对照组则是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来护理血液疾病患者。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然后观察和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评分,且P<0.05。结论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正向的心态来战胜疾病,促进学业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血液科临床医学中值得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科护理;重要性;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丁玉芝.刍议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265+270.

0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上的血液疾病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血液疾病主要是一种原发性的造血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多是发热、出血、贫血等等。造血系统主要有淋巴组织、骨髓单合一巨噬细胞以及血液,凡是涉及到造血系统生理和病理的都是血液疾病的范畴之内。现如今,引起血液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污染、免疫、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等,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血液疾病的发生。一般血液科是医院的重要且特殊的科室,其科室的患者多为重症或者急症,很多患者在心理方面接受不了自己的病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使得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医院及时做好血液科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提升血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有利的。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的100例血液患者,并随时给这些患者进行编号,1-50号为观察组,51-100号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在16-77岁,平均(44±1.3)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45±1.6)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格、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给观察组在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再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心理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首先,全方面的评价血液疾病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状态,这样使得心理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有个全方面的了解和评价,以便于制定和运用符合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其次,情感疗法,心理护理人员要用自己的情感来感化患者,发自内心的去帮助患者,多倾听、多了解和理解患者的痛苦,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让患者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和爱心,从而放下心里防备,与心理护理人眼建立心与心之间的信任,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安排,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患病痛苦[1]。

再次,护理人员要将患者血液疾病的相关知识普及给患者,让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并让患者知道如何治疗以及成功案例等,引导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让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并配合护理人员一同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多给予患者家的温暖,多安慰和劝导,多鼓励和支持,这样使得患者的治疗信心会大大的增强,消除患者的消极思维,促进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治疗,战胜病痛[2]。

最后,护理人员要有步骤、有计划的护理血液疾病患者,要注意交流的内容和语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能力,提升护理效果。

1.3判定疗效标准。护理2个月后,分别对患者的心理抑郁、恐怖和焦虑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原理。运用SPSS 15.0统计学来统计分析数据,并运用(±s)标准差来计量资料,运用t来检验,运用χ2计数资料,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中可知,观察组的血液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抑郁、恐怖以及焦虑的心理大大的减少和消除,对照组的血液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后,抑郁、恐怖以及焦虑的心理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消除。两组的禅意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由此可见,运用心理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


3讨论

近些年来,血液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血液疾病具有治疗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以及治疗费用较多等特点,很多患者在患病期间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这使得很多患者的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怖、抑郁、自卑、消极等心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血液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血液科护理人员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强有力的心理护理,多关心患者,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采取有效、全面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与此同时,血液科心理护理工作人员要用自己的真诚和真心,切实的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心理角度出发来开导患者,让患者真切的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和温暖,这样很容易感化患者,让患者放下心理防备[3]。护理人员还要多与患者进行聊天,随意聊,多聊一些开心、愉悦的事情,并将患者所患血液疾病的基本情况,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详细的解说,让患者在心理上能够知己知彼,同时也让患者的家属共同参与心理护理治疗,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共同努力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从而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战胜疾病,恢复健康[4-5]。由此可见,在血液科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赵顺丽.浅谈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健康前沿,2017,26(8):33.
[2]米爱.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29):148.
[3]魏雯婷.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养生保健指南,2018(6):134.
[4]刘再辉.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应用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67-68.
[5]王妮.浅谈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5(4):164-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