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病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在我院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50例患者分别进行MRI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对这50例患者进行检查后,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疾病确诊率更高,其漏诊率更低(P<0.05)。结论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使用MRI检查进行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
关键词:MRI;多层螺旋CT;结肠癌致肠梗阻
本文引用格式:王帅峰.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205+208.
0引言
结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类型[1]。结肠癌患者在癌症早期的病情表现并不明显,部分结肠癌患者的首发病情症状为肠梗阻。目前,临床上常使用MRI和CT对结肠癌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本文旨在研究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病情诊断的临床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这50例患者中,有男31例,女19例;其年龄为37-69岁,平均(48.7±9.6)岁。这5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均进行了术后的病理学诊断。
1.2方法。MRI:使用西门子型号为Avanto1.5T的MRI扫描仪对这5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MRI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为: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使用扫描仪对其腹部的轴位和冠状位进行平扫操作,其扫描范围为患者的肋弓连线至盆腔底部。扫描序列为:①超快速场回波(TFE)-T1WI:重复时间为10 ms,回波时间为4.6 ms;②快速自选回波(TSE)-T2WI:重复时间为1348 ms,回波时间为100 ms;③平衡式快速场回波(B-TFE):重复时间为5.0 ms,回波时间为2.3 ms;以上扫描序列均为二次重复激励,将层厚设置为6 mm,层间距设置为1.2 mm,成像视野设置为395 mm×340 mm。弥散加权成像的重复时间为4299 ms,回波时间为78 ms,弥散敏感梯度b=800,8次激励。以上各扫描序列均以患者的腹壁肌肉的信号为参考标准。增强扫描使用的对比剂是钆喷酸,注射量为13 mL,注射速度为2 mL/s。多层螺旋CT: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这5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CT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为:对CT扫描仪进行参数设置,将层厚设置为5 mm,层距设置为5 mm;之后对患者的腹盆部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所使用的对比剂为碘佛醇,注射量为80-100 mL,注射速度为2.3-3.5 mL/s。观察患者的腹盆部以及病变脏器的具体情况。
1.3观察指标。对比并观察对这50例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后的诊断准确率,最终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准。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为:①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的梗阻部位存在肿块,或其肠管内存在不规则的狭窄情况。②在患者的梗阻位置的远端或近端处可发现其肠管存在塌陷或扩张的现象,并在其肠管内可观察到积气、积液等间接的征象,将其与直接征象结合,亦可对患者的疾病病情进行确诊。
1.4统计学分析。文中计数(x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 19.0 for windows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结果
对这5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后,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疾病确诊率更高,其漏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结肠癌是一种发生于患者的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患者易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体检后会发现其存在腹部膨隆、局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表现[2]。若肠梗阻患者的梗阻包块的体积较小,且未出现破溃或出血等现象,则不易导致患者发生贫血、消瘦等情况,进而易使其发生漏诊或误诊。肠镜是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检查手段,但该检查手段易受到患者的肿瘤位置及身体状态的影响,进而无法对患者的梗阻的具体情况进行探查[3]。MRI、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情况进行较好的观察,因此该检查方式成为了临床上对肠梗阻患者进行病情检查的首选方案[4]。CT检查可通过影像学成像的方式明确患者发生梗阻的具体部位、性质等情况,但其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而在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测中,患者的结肠癌部位的肠壁显示增厚,且正常状态下的扩张肠壁及其肠内容物在DWI图像中显示为低信号。患者的结肠癌部位以下的肠腔内径均小于0.5 cm,且其癌性狭窄会在其近侧的扩张肠管的移行段部位处出现“肩样”的切迹表现,该现象是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在MRI检查下的显著特征,进而更有利于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病情诊断[5]。
从本次研究中可知,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对这50例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后,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疾病确诊率更高,其漏诊率更低。
综上所述,应用MRI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病情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MRI检查具有较高
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娜.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评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44-45.
[2]杨金霞.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167-168.
[3]张海容.CT检查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价值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A01):352-353.
[4]冯社欢,赵仕懂,李智锋.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意义初步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3):429-430.
[5]方立挺,施剑斐,潘细根.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1):157-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629.html